原本定于6月底完成的零售商亂收費整頓被延遲到9月。
商務部日前發布消息稱,包括商務部、國務院糾風辦在內的6部門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的通知》,將調整工作機制,從七個方面加強清理整頓工作的力度。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多方采訪獲悉,延期的背后是零售商對“一刀切”收費的反對和供應商的擔憂。有參與本次整頓計劃的知情者透露,目前不少零售商都依靠收費作為主要收益來源,回歸商業本質以進銷差價賺錢固然正確,但若一下子砍掉幾乎所有收費,會讓大部分零售商陷入經營困境。且即便回歸到經銷差價模式,以目前中國零售市場的情況來看,很可能引發價格戰和壓低供應商進價等新問題。
多方的糾結
目前,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各種名目繁多的“進場費”包括,合同費、搬運費、配送費、節慶費、店慶費、新店開業費(進店費)、開戶費(新供應商進店費)、無條件返利等。由于零供關系處于失衡狀態,處于弱勢的供貨商被迫接受這一“潛規則”。根據商場的檔次以及商品的種類和品牌的不同,供貨商要進入一家超市,繳納的“進場費”少則數萬元,多則數十萬元。
“這么多收費肯定有過分和不合理之處,這也是相關部門要整頓的緣由。零售商盈利來源分前臺毛利和后臺毛利,前臺指正常的進銷差價,后臺指各種收費,正常的零售商利潤應該是以前臺為主,但目前相當比例的零售商盈利結構扭曲,都以后臺為主,前臺為輔,有時后臺收益可占70%,所以要控制亂收費,讓零售商回歸到進銷差價的商業本質。”參與本次整頓的知情人士透露。
但要扭轉零售商盈利模式并不簡單。
“整頓肯定要延遲,目前很多細節難以敲定。比如相關部門讓我們取消幾乎所有收費,只留下促銷費,但事實上我們賣場進行堆頭處理、做商品管理等都需成本,假如全面取消收費,那么賣場利潤就無法保障。”一家知名零售企業市場部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有一位家樂福離職店長曾透露,家樂福在華有一些門店利潤的50%左右都依靠渠道收費。家樂福官方表示,渠道收費并沒有占比這么高,但其拒絕透露具體數字。
不少品牌零售商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假如減少了后臺收益,則前臺收益必須成為主打,這種情況下,零售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前臺進行價格戰,在后臺壓低供應商進價,屆時又會引發新的市場混戰。
在零售商糾結的同時,供應商也在擔憂。昨日有部分食品類供應商透露,管控收費對供應商來說肯定是好事,但假如“一刀切”則等于沒有了進場門檻,屆時會讓一些不規范的小供應商以低價搶占賣場,不僅讓賣場產品質量無法保障,而且還會拉低正規供應商的利潤,最后導致“共輸”的結果。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6月初,國家節能家電惠民補貼正式在中山市落地。半個月時間,從小欖部分大型家電賣場的情況來看,咨詢的人多,參與的人少,市場略顯平淡。家電經銷商表示,這與消費者不太了解節能補貼政策有關。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整頓零售業亂收費延期 零供雙方反對一刀切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5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