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關于“物聯網應用與產業發展”的監測報告顯示,13.56MHz和2.4GHz兩種標準共存,或將成為國內移動支付發展的破冰之舉。
據了解,移動支付本質上是物聯網近距互聯的一個應用,選用何種技術直接影響物聯網近距互聯的通信標準。當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成熟度時,通過移動支付技術集成在手機中可實現手機與電腦、家電的高速近距通信,推動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這將是傳統意義移動支付之外的另外一個巨大市場。
但長期以來,國內手機支付標準面臨著兩種頻段的選擇問題,一個是來自國外的基于13.56MHz頻段的NFC技術,另一個是基于2.4GHz頻段的技術。標準之爭,使國內移動支付產業發展不盡如人意。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報告稱,從全球來看,移動支付剛剛起步,2.4GHz技術與國外的NFC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即使在美國,當前也沒有NFC的受理環境。國內企業沒有必要盲目追求“符合國際標準”,因為很多情況下國際標準會讓企業損失利潤率。
該報告認為,NFC移動支付技術之所以沿用13.56MHz,初衷是為兼容非接觸IC卡已經部署的13.56MHz受理環境。但八年來的應用表明,NFC技術事實上無法共享傳統非接觸IC卡的受理環境,加之還需要消費者更換內置NFC的定制手機,天生固有局限導致其后天發育遲緩。
與之相對應,基于2.4GHz移動支付技術,只需要在現有受理終端中增加2.4GHz讀卡器模塊,讓用戶更換一張手機卡的成本就可以實現手機支付。由于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發展13.56MHz NFC技術也需要重新部署及改造受理終端,因此,2.4GHz在改造受理終端方面的投入,并不是該技術的劣勢。
據了解,國內移動支付行業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已于去年10月草擬完畢,最終版本預計將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
該報告認為,兩種標準共存或將成為國內移動支付發展的破冰之舉。國內發展移動支付產業同時選擇兩種技術(即在受理終端上同時采用兩種技術),在工程實現上難度不高——每個終端額外增加成本不足百元,按照全國300萬臺受理終端計算,所需費用約3億元,相比其帶動萬億級產業規模而言,具備可行性;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數已部署的2.4GHz受理終端也已同時支持了13.56MHz頻段。
據悉,兩種標準的共存在國內已經有成功案例。該報告同時認為,同時采用兩種技術不會割裂市場,相反還有可能利于跨越金融電信行業壁壘。采用兩種技術,用戶可以通過一個手機同時支持兩種移動支付卡,電信和金融機構可以分別發展各自的業務和用戶,不再相互掣肘。
推薦閱讀
記者從電信設備進網管理網站上看到,目前蘋果一款型號為A1430的WCDMA設備已獲得入網許可,有效期為3年。由于蘋果新iPad4G版型號為A1430,因此上述此款設備就是新iPad。到目前為止,該設備入華手續已經齊全。 【IT商業>>>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