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兩名斯坦福畢業生在斯坦福校園內閑置的草坪上創建的公司,在歷經半個世紀的輝煌后,正搖搖欲墜。
這家公司叫惠普,名稱由兩位創始人比爾·休利特、戴維·帕卡德投幣打賭而來。作為一家有著73年歷史的老牌科技公司,惠普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視為硅谷神話的代表。從電子元器件、醫療儀器,再到打印機、計算機,惠普見證了硅谷在半導體時代的每一次技術浪潮。
但如今,惠普已不再是硅谷潮流的寵兒,近10年來,它甚至沒有領導過任何一次的技術革新。上周,惠普不得不宣布全球裁員2.7萬人,但這還不是全部,目前的惠普正深陷高管更迭、裁員、業務重組的種種漩渦之中。
《浪潮之巔》作者、騰訊副總裁吳軍認為,亞洲制造業的沖擊和領導人能力,是導致惠普衰落的兩大原因。
盡管仍是全球PC的老大,盡管仍然是IBM、思科不得小覷的競爭對手,但IT巨頭惠普顯然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究竟會重整旗鼓,還是一蹶不振?市場在等待惠普的答案。
屢次失敗的收購
收購向來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手段,但收購對于惠普來說,可能用“挑戰”這個詞來形容會更加合適。
2001年,惠普以254億美元的高額代價收購了康柏電腦公司,但這筆“世紀收購”最終以失敗告終:收購康柏后,惠普與康柏的市場份額總和比收購前的還少,收購前雙方市場占有率總和為37%,如今卻只有18%;此外,人才流失較大,惠普在高端人才的儲備上也沒有占到便宜。
惠普合并后的PC業務在2003年和2004年都沒有實現盈利的目標,倒是惠普的影像和打印業務使惠普保持了令人尊敬的名聲。
不幸的是,同樣的故事再次上演。2010年5月,惠普以12億美元收購手機廠商Palm,向移動戰略進軍,給投資者帶來了較大的想象力。
不過,僅僅在第一款運行WebOs的產品TouchPad上市后,惠普的這項收購就基本可以宣告失敗了。因為這款產品被外界形容為外觀丑陋、運行速度慢,電池續航能力低得讓人難受,隨后,盡管有多種討論和爭執,惠普高層還是決定擱置該項目,在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道路上,惠普僅僅做了一次嘗試就偃旗息鼓了。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惠普打印與信息產品集團是打印業務及個人消費產品業務重組成立的新業務集團,中國惠普打印與信息系統集團目前由前中國惠普信息系統集團代理總經理露西安娜·布羅吉和前中國惠普打印及成像系統集團總經理錢越共同負責>>>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