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結束后,電子廢棄物的處理就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近期,國外電子垃圾傾倒中國,全球每年產生的5億噸電子垃圾七成進入我國等報道頻頻見于報端,再次挑動大眾的神經。沿海電子垃圾拆解造成的潛在污染一直受到公眾的高度關注。進口電子垃圾多活躍在港口附近,早期就游走在合法與不合法的邊緣,不少業內人士就指出入境缺少“防火墻”是一大誘因。
如今,整個IT產業都在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型電子終端趨之若鶩,電子消費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隨之而來,被淘汰的舊電腦、舊手機、舊家電等電子垃圾也與日俱增,由于缺乏相應的回收制度,這已成為治理環境污染亟需正視與解決的問題。
電子垃圾僅次于美國
近年來,我國每年至少報廢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電冰箱、500萬臺洗衣機、500萬臺電腦及上千萬部手機。根據201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超過230萬噸電子垃圾,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
尤其當前3G步入規模發展前夕,2G用戶向3G的遷移勢必造成手機等移動終端大規模的更新換代。據上述聯合國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廢舊電腦將比2007年翻一番到兩番,中國的廢棄手機將增長7倍。
更觸目驚心的是,全球每年產生5億噸電子垃圾,70%以上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中國。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儼然成為全球電子垃圾的集散地。這些電子垃圾含有汞、砷、鉛、鉻等重金屬,成為巨大的污染源。在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場廣東貴嶼,廢舊電子產品堆積如山,環境重度污染,這成為中國正在遭受的電子垃圾之殤的縮影。
電子垃圾危害巨大,已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但在我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卻遭遇困境。一方面,因回收成本高,利潤少,正規拆解企業處境艱難。網點布局不足、回收價格低等因素進一步導致其貨源不足。另一方面,非法小作坊因規避了環保等成本而利潤豐厚,打著“高價回收廢舊電器”牌子走街串戶,形成規模龐大的非法電子廢棄物拆解產業鏈。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4月份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5個百分點;環比仍保持上升,增長2.8%。據悉,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軟件出口增速始終在20%以下,低于全行業(電子信息產業)增速10個百分點。 【IT商業新聞網綜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我國電子垃圾僅次于美國 亟需建立回收體制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