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澠) 5月28日消息,張先生去年8月31日購買了一臺戴爾靈越N4110筆記本,保修期為兩年。今年5月12日,機器在沒有擦傷和外觀損壞的情況下,屏幕出現花屏。5月15日他帶著電腦來到位于太原路的戴爾授權維修中心,工程師簡單開機看了一下外觀,當即表示機器是人為損壞,無法保修,如需進行修理,要支付400元的屏幕費和140元人工費。對于認定結果,張先生提出質疑,并希望維修中心開具檢測報告,但對方稱自己沒有開報告的權力。
IT商業新聞網獲悉,張先生隨后致電戴爾800客服熱線。“一名工程師表示,他們也不開具檢測報告。如果進行保外維修,大約要支付1400元。”這樣的處理結果,讓張先生很是氣惱“機器沒有做過任何檢測就說無法保修,也不開具維修單,維修中心和800客服電話報出的維修價格相差近千元,實在令人費解。”
據IT時報報道,有記者隨即致電戴爾800客服熱線,一名林姓工程師表示,不管是維修中心還是戴爾800客服,都無法開具檢測報告。“如果用戶有疑問,可以對著電腦拍張照,通過郵件或QQ發給客服人員,我們能判斷是不是處于保修范圍。”而對于價格方面的巨大差異,該工程師稱,“1400元是中國總部開出的價格,而各地維修代理商有權自主定價。兩者的差異主要是物流費和人工費,被更換的配件進貨渠道是一樣的。”
工商系統從事市場監督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法律法規對于檢測標準仍處于盲點,沒有強制維修點出具檢測報告。什么樣的機器可以保修、或不能保修,幾乎沒有統一標準,大部分都由企業說了算。維修價格方面也是亂象橫生。“消費者只能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來認定產品故障的性質,但是所有的檢測費、手續費需消費者先期支付,結果出來后確認為廠商的責任,這些錢才能收回。但高額的檢測費往往令消費者望而卻步。”這位人士稱。
在產品是否能入保方面,雖然國家有三包規定,但是對于何種產品故障能納入保修范圍,解釋主動權往往仍在廠商手里,國家也沒有相關法律對這方面產生約束力。消費者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不僅保留好發票等單據,在產品送修時,可以帶上錄音筆、照相機等等,留下證據,以便進一步在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或者向工商、消協等政府部門投訴。
推薦閱讀
惠普去年取消其WebOS平板電腦業務,而且惠普將平板電腦全部賭注押在Windows8和WindowsRT設備上的前景并不明朗。 5月28日 國際報道 惠普為何在平板電腦領域無法同蘋果競爭? 首先,惠普去年取消其WebOS平板電腦業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戴爾售后驚現霸權 認定人為損壞卻拒出報告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