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電業正站在轉折的十字路口。
據外媒報道,5月11日,日本各大公司2011財年統計數據顯示,以家電為主打產品的松下、索尼和夏普三家公司因電視銷售不振創下史上最大赤字。
索尼公司2011財年凈虧損4566億日元,主要原因在于電視機銷路持續不暢。松下公司2011財年凈虧損7721億日元。除液晶電視和半導體銷售低迷外,收購和處理三洋電機也是影響因素。夏普公司2011財年凈虧損3760億日元。該公司決定與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合作,提高液晶顯示器工廠的生產效率。
保守帶來“緩慢病”
日本家電在全球一向給消費者以新潮和品質的印象,所到市場廣受消費者歡迎。究竟是什么拖累了這個家電帝國的發展速度呢?
索尼前任CEO出井伸之也曾經反思,“在時間問題上,我是犯錯了。”面對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新技術的層出不窮,日本家電企業顯得集體反應慢了半拍。現在,少數日本家電企業不得不為此付出代價:關閉多余的工廠以及一些經營狀況不佳的電子部門,計劃削減90%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配件品種,并大規模削減員工,推出提前退休政策。
和韓國三星這樣快速崛起的電子消費類企業相比,日本企業在創新上顯然出現了極大的問題。中國三星研究院IT組研究員黎娟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日本家電企業對核心技術的保護意識強,多采用垂直化的經營模式,研發多在本土進行,中國公司的產品開發需要向總部報告并獲許可,復雜的產品開發流程往往使產品開發的周期較長,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海外市場。同時,垂直化的經營模式增加了國際化企業的經營成本,當中國一線家電市場日益飽和時,開發二三線城市市場成本更高,相對中國企業,日本家電企業缺乏渠道、價格和政策優勢。
相比固步自封的日本家電企業,韓國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則更為靈敏。三星的價格策略是“品質與設計與索尼相比各有千秋,卻又沒那么貴”。在手機產品線上,三星歷來的策略是高價推出新產品,同時迅速用降價后的老產品占領市場。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讓中國老百姓知道三星是高端品牌,又有能力消費其時尚產品,從而使三星立足高端而上下通吃。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超極本究竟“超極”在哪里?它在形體上肯定是超薄的,在硬件上也別有特色,采用更小巧功耗更低的專用處理器,還有固態硬盤,按照英特爾的產品線路圖,超極本支持手寫、觸控屏操作,是融合筆記本與平板特點的混合產品>>>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