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報廢率年增20%。此外,更有大批電腦、手機等電子消費品更新換代。因此,正確處理廢舊電子勢在必行,這給電子回收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然而,由于處理成本高,支付給消費者的回收費用無法與小商販匹敵,導致市場上正規回收企業貨源不足,面臨嚴峻的生存困境。
一方面是小商販回收市場處于無序發展狀態,另一方面是拆解正規軍難以為繼,加強我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建設刻不容緩。除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外,廢舊電子拆解回收還需要消費者的支持。
廢舊電子拆解企業陷生存困境
現如今,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我國每年都會產生數量巨大的廢舊手機、電腦、洗衣機、冰箱、空調等。以家電產品為例,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我國已經開始進入家用電器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報廢量超過5000萬臺,報廢量年均增長20%,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年報廢量將達到1.6億多臺。
由于廢舊電子產品具有資源性和污染性的雙重屬性,處理得當可以變廢為寶,但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很可能產生大量的電子垃圾,導致環境惡化,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存環境。這時,廢舊電子回收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大量廢舊電子產品的產生將使電子回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目前我國廢舊電子回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小商販上門回收,另一種是正規廠商回收。但現狀是,街頭隨處可見的小攤販回收市場頗為火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正規拆解企業生意冷清。
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以舊換新”等政策的結束,拆解正規軍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艱,甚至陷入了生存困境。云南華再新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宏說,“去年受惠于‘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我們在8個月的時間里回收了11萬臺,但今年1月到4月卻只收了不到500臺。”更有相關人士聲稱,如果說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期間的年拆解量超過100萬臺,現在則是0.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以3.6元“白菜價”上市的宏昌電子(603002.SH)在上市首日大漲137.78%后,昨日“掉頭向下”封在跌停板。分析人士指出,交易所出臺的系列抑制炒新的政策,打擊了部分炒家的定價權。目前,一、二級市場平衡發展的格局已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我國廢舊電子拆解正規軍規模不敵小商販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