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了2011年零售百強報告和榜單。以銷售額計,蘇寧電器連續三年蟬聯榜首,大商集團首次躋身“千億俱樂部”。零售百強企業銷售總規模達到2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20.9%。
百強入圍門檻提至30億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主任王耀表示,2011年百強企業的入圍門檻提高至30.0億元,比2010年增加4.8億元,增幅為19.0%。大連大商集團首次跨過千億門檻,以1101億元的銷售額成為繼蘇寧、國美和百聯之后的第四家銷售過千億的企業。
蘇寧以1947億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零售百強榜首。數據顯示,2011年蘇寧門店數量1725家,同比增長28.5%。國美電器銷售額為1809億,百聯集團銷售額達1490億元。
從報告數據分析來看,“零售百強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跨區域企業所占比重有所增加。”王耀說,榜單前十位企業銷售占比為48.3%,比2010年高1.2個百分點。去年銷售過百億的企業達到55家,比2010年增加了10家。
零售百強企業銷售總規模達到2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20.9%。從增速看,除2008年、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增速低于20%,2004年到2011年均超過20%。扣除價格因素,2011年中國零售百強銷售規模實際增長15.3%,比全社會消費實際增速高出3.7個百分點。
三、四線城市競爭或加劇
在2011年零售百強企業中,以百貨+超市、百貨+專業店等為主的多業態企業發展迅速。超市單一業態企業銷售額則出現明顯下滑,增幅為-42.8%,2010年時該數據為13.8%。
王耀表示,造成超市業態發展速度放緩的原因主要有同質化競爭,外資超市增速放緩和通脹消費下移等方面。
數據顯示,22家外資企業零售額合計占零售百強銷售總額的17.9%,比重比2010年下降4個百分點。百強企業中,外資企業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1.3%,增速比2010年降低了12.6個百分點。
王耀認為,外資零售企業擴張步伐開始向三線城市深入。以近兩年新開店鋪較多的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和樂購來說,新開設門店中一線城市占比較小,而在三線城市開店占比大幅度提升,未來三、四線城市的零售業競爭必然加劇。
聲音
商品“過剩”體現消費能力弱
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認為,我國流通業與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某些領域出現的相對‘過剩’,實際上是現階段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低、消費能力弱的表現。”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張志剛說。
12日,張志剛在昆山召開的“中國商業聯合會四屆三次理事會”上表達上述觀點,他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流通業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2011年,我國人均消費額僅相當于美國同期的1/7左右。”張志剛說,長期以來,我國消費率一直偏低。
張志剛透露,商務部多年來一直對市場600多種主要消費品進行供求狀況排隊,當前供求平衡的約占三分之一,供過于求的約占三分之二,基本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目前某些領域出現的相對“過剩”,實際上是現階段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低、消費能力弱的表現。
推薦閱讀
主營產品缺乏技術含量、盈利模式單一、市場空間>>>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