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公安部門開展嚴打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行動,然而在信息化時代,個人信息泄露的渠道之多讓人們面對的形勢變得更為復雜。手機、電腦等數據設備在修理、數據恢復過程中存在的顯著漏洞,使“艷照門”不再是陳冠希的“專利”。現實情況是,整個數據恢復行業沒有統一規范,而且監管機構并不明確,有時候,消費者只能吃啞巴虧。
用戶被數據修復公司高價“勒索”
“現在給對方手機裝上黑客軟件截取其短信內容我們不大敢做,這段時間風聲太緊,不過你如果拿到了對方手機,找一些技術好的人導出手機里的內容應該是可行的,對方刪除掉的東西也有希望恢復。”最近隨著侵害個人信息犯罪遭到嚴打,各地的調查公司、私家偵探等紛紛潛入地下,不過5月2日上海某調查公司負責人在表示傳統調查業務目前不便操作同時,向記者指出了這樣一條“明路”。
近年來,不少普通消費者有著這樣的遭遇,在修復數碼設備時隱私泄露,自己不明不白成了又一個“陳冠希”。由于通過類似修復數碼產品的方式取得用戶個人信息,機動性和隱蔽性更強,因此,近年來不少修理店和數據恢復機構成了個人隱私泄露的主要渠道。
業內人士陳雷(化名)認為,數碼產品修復的行為往往是點對點接觸,直接取證的難度很高。他告訴記者一個親眼所見的例子,之前其所在的數據恢復公司為一位客戶修復硬盤后,客戶竟表示恢復出來的數據都不是自己的。這讓陳雷感到十分驚訝,經分析,只可能是在客戶找的上一家數據恢復公司那里出了問題。與對方接洽后,沒想到對方不但痛快承認的確是自己調換了硬盤,還肆無忌憚地表示由于這位客戶的數據十分重要和敏感,因此只有出價3000元才肯將硬盤歸還:“對方明說如果不出錢,即使報警也可以馬上不承認有這回事。的確一些硬盤外觀都長得一樣,沒有事先做好記號的話,很難指證對方。客戶考慮到資料不能泄密,很難不妥協。”
小型維修店成泄密源頭
如果你的信息安全要求高,“簽訂保密協議”和“24小時全程跟蹤數據恢復過程”是目前一些數據恢復公司提供的主要方法。達思數據恢復總工程師覃廷良告訴記者,近年來用戶對信息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強,因此公司為配合業務出臺了一系列規范,不僅用戶信息恢復工作由專人負責,使經手的人數盡可能的少,而且與操作人員也簽訂保密協議。一些公司或采取內網與外網分離的方式,工程師無法對網絡加密方式解密,確保無法通過網絡流傳出去。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中青寶7日宣布,推出國內首個股民網游以及“全民持股計劃”。其代理游戲《兵王》將內置股票系統,游戲內股票系統股價完全與中青寶A股股票行情走勢實時連動,支持玩家在游戲內炒股。游戲還將向新玩家派發游戲內股票期>>>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