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天宇)近日,蘋果公司公布了2012年第二財季報告,CEO蒂姆·庫克以“超乎想象”來形容蘋果公司在中國區的業績。據統計,僅在中國地區就為蘋果貢獻了79億美元營收,而iPhone產品的銷量同比增長4倍。可以說,目前“地球人已經沒法阻止擋蘋果的腳步了”。而庫克也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并且在iPad3上市之初,暗示中國可能在首批上市地區之列。但如今iPad3水貨價格已經被炒得翻一番,但iPad3何時登陸中國大陸依舊沒有個準信兒。而蘋果在中國大陸與深圳唯冠的“iPad”商標歸屬權之爭倒是鬧得沸沸揚揚。
“尊重支持產權” 中國官方首次表態
本周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的表態更是讓iPad3是否能順利登陸中國大陸市場又蒙上了一層陰影,“根據我國商標法的有關規定,目前深圳唯冠仍然是iPad商標的合法注冊人。”而付雙建的這番話,也是發表在距離唯冠與蘋果商標糾紛案二審兩個月后,中國政府官方第一次對該事件表態。這意味著,唯冠iPad商標權之爭,向美國蘋果公司索賠20億美元的知識產權訴訟,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有力支持。而楊榮山更是在某家媒體的采訪中說出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知識產權是最大財富。”
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漠視是根結
“這個對好萊塢電影和美國軟件盜版放任不管的國家,竟然還有一部知識產權法。” 美國《紐約時報》這樣調侃唯冠和蘋果之間的商標糾紛案。或許不少人為唯冠的這種“趁火打劫、漫天要價”的行為所不齒,但是這句確實說出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
盡管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并沒有外界宣稱的那么差勁,但是中國企業自身對于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并不是很理想,或者說對于知識產權的理解更不是很到位,而也因此吃了不少啞巴虧。
聯想公司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當年聯想在香港成立公司選用“Legend”(傳奇)作為商標時,由于業務所限,完全沒有考慮過以后進軍國際市場的問題。所以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去其他國家注冊收購相關商標,結果等到公司打算開拓海外市場時,卻發現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有上百家企業在各行各業注冊了“Legend”。由于逐一購回的難度實在太大,公司最后不得不放棄了號稱價值200億元的原英文商標“Legend”,改用“lenovo”作為英文品牌,并為此投入巨額廣告和推廣費用。
而對于蘋果公司來說,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在這種事上栽了跟頭。此前因為“i-phone”商標蘋果已經出過一次血。早在2002年,蘋果公司就向中國商標局提交了“IPHONE”商標的注冊申請,但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商標的類別居然只包括計算機軟件和計算機硬件而未涵蓋電話和移動電話類。結果到2004年,漢王針對電話機、手提電話、可視電話等商品申請了“i-phone”商標,并獲得注冊通過。導致蘋果的iPhone手機在2007年發布后遲遲無法進入中國。直到2009年7月18日,蘋果與漢王達成協議,向漢王支付了36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490.46萬元,才最終拿回了商標所有權。而對于蘋果如此頻繁的低級失誤,確實讓人十分不解。
而實際上,每一次的商標糾紛背后都是企業對于自己公司品牌保護意識的不足。柳傳志當年在聯想更換名稱的發布會上就說,公司剛剛建立的時候根本沒想過去海外發展的事情,所以也沒去注冊商標。而商標權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本質上屬于一種財產權,也是除關稅、專利外非貿易性壁壘之后的又一種市場競爭策略。企業在做規劃時就應該對自己的商標保護作出一定的預判,并且合理合法,按正規渠道的方式,完善商標擁有權的交易,否則就只能面對現在這樣尷尬的局面。這也就難怪楊榮山感嘆“知識產權是最大財富”了。
推薦閱讀
卡巴斯基公司發現越來越多的惡意軟件開始針對Mac電腦,這與Mac電腦銷量不斷增長有關。但是相對于PC電腦總銷量而言,Mac電腦的銷量還相對較少,因此Windows仍將是網絡犯罪分子的首選攻擊目標。 【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