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OA等于155600元,加上二次開發至少170000元……”
“一套ERP大概550000元,算上后期維護少說也要600000元……”
“一套企業即時通訊多少錢?免費?開玩笑吧,免費的誰敢用?”
每天全國有數以千計的公司在計算著這筆賬,同樣也就有數以千計的公司對免費的企業即時通訊嗤之以鼻?但事實是否是這樣?企業即時通訊的“免費結”是否真的無解。
中國互聯網經過多年的發展,正印證著一條全新的“免費法則”——免費的軟件才會受到用戶的青睞。從之前的QQ、迅雷、360等軟件的發跡史可以看到,用戶對于免費的軟件有種特殊的情結。而“免費法則”在個人領域的大獲全勝也開始逐漸影響企業級應用的發展,imo云辦公室就是企業即時通訊領域第一個成功運用“免費法則”的廠商。
免費讓用戶便于選擇,是挑戰更是機遇
imo提倡全免費的模式,這意味著用戶無需為軟件進行投入,用戶的置換成本也基本為零。imo留住客戶的秘訣就是質量,只有產品好,才能留住用戶。所以imo不僅要免費,而且產品質量比收費產品更好;此外,imo企業即時通訊支持用戶先行試用再全面普及的“兩步走”過程,讓企業可以全面進行對比和選型。
imo的這種模式為用戶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度,用戶可以通過對比選擇最適合自身的軟件,同時也彰顯了imo對自身產品競爭力的信心。
除了在模式上的創新外,imo企業即時通訊選擇從三個方面消除用戶的顧慮,解讀“免費法則”。
一:用產品說話,打消用戶關于“便宜沒好貨”的顧慮
中國人在傳統觀念中一直有著“便宜沒好貨”的概念,所以一旦動則幾萬的企業即時通訊瞬間打破價格門檻,以免費的姿態展現在用戶面前時,用戶難免會有一些顧慮。
與個人用戶的選擇模式不同,企業在選擇即時通訊的時候有比較復雜的比價和審批流程。免費的模式固然是消除了成本方面的風險,但同時也會給企業主帶來負面的印象,畢竟成本只是一個影響因素,企業更多的是考慮總體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面對用戶這種顧慮,imo選擇的是用產品說話。在功能設計和使用體驗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升用戶的信任度,打消用戶對此的顧慮。
在功能方面,除了滿足日常溝通的文字、視頻、群組、多人會話等功能外,還集成了眾多協同辦公功能,如電子公告、電子白板、電子傳真等功能都能提高企業辦公效率。而在使用體驗上,imo的異地溝通、互聯互通等特性,賦予了imo無可比擬的優勢,也讓企業用戶能夠享受更加便捷的溝通。
二:“標桿用戶”做榜樣,實力、規模、前景一個都不能少
免費的另一個弊端在于企業會對廠商的實力產生懷疑,有些人甚至認為“只有那些小作坊做出來的東西才會免費”、“大公司做的產品當然貴”……
這種想法其實也無可厚非,但這對于imo來說可能有失公平。自建立之初就堅持全免費的imo,是從整個企業信息化發展進程的角度考慮,希望通過這種全免費的模式幫助更多中小企業更快實現信息化。
對于用戶此類的質疑,imo采取的是“榜樣戰略”,因為imo目前已經有包括中國聯通、申通快遞、本山傳媒、和記黃埔在內的數十萬家企業,自身實力無可置疑。所以imo希望讓更多的潛在用戶通過這些標桿用戶了解到目前的imo的實力。
此外,imo的規模和發展前景也一直是關注的焦點,目前imo的核心研發成員已經達到了百余名,研發人員數量在行業內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而且日前imo運營總裁張翀睿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公司完成B輪融資,imo將于2013年底或2014年初上市,公司的前景美好。
三:盈利模式大公開,持續服務是重點
盡管產品和公司實力都沒問題,但用戶還是會對廠商能否持續免費才生疑慮,這主要還是拜許多不負責任的互聯網企業所賜。部分廠商在免費了一陣之后,因為盈利壓力,竟然放棄了之前承諾的免費模式,轉向所謂的“半免費”或者干脆徹徹底底收費;更有些廠商會因為成本的壓力,選擇倒閉逃離市場,這個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埋上了一層陰霾。
但實際上,大多企業還是像imo這樣有足夠的盈利渠道和盈利方向的。imo采取 “全免費、注冊即用”模式,這決定了其必將擁有企業品牌無法比擬的用戶基數。而imo依靠的就是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推廣增值收費服務,利用客戶數量優勢拉動整體盈利水平。就目前imo已經擁有企業短信、電子傳真等增值服務,而且imo公司透露,在未來imo將推出更多提升用戶體驗的增值服務,以此作為imo的持續盈利點。
相信有著持續盈利點的imo,必然能在未來的企業即時通訊發展歷程中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推動企業即時通訊更好更快的普及。
推薦閱讀
設計和調整若干系統組件,并將其集成到一輛按意圖制造的汽車中。一些汽車調整為奢侈品,一些汽車調整為供一大家人和寵物乘坐,而另一些汽車則調整為追求速度。駕駛員對于拾取和設置每個組件不感興趣,他們只關注駕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免費法則通行軟件業 優質產品反駁低劣論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