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湎) 4月7日消息,蘋果唯冠商標之爭有在臺面的部分,當然也有見不得人的暗戰。IT商業新聞網最新獲得的消息顯示,“iPad”商標權糾紛,涉及美國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自2月29日廣東省高級法院二審開庭后,目前仍未有終審判決。與此同時,“iPad”之爭已開始波及到經銷商。由葉茂良起訴iPad銷售商廣州美某索電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稱其涉嫌欺詐一案,昨日上午在天河區法院開庭審理,職業打假人徐大江作為原告代理人出庭。
而原告葉茂良及代理人徐大江的身份也遭到了質疑。被告方律師指出,原告及其代理人均是職業“打假”維權人士,并非普通的“消費者”。原告于今年2月12日購買iPad一臺,2月15日向法院提起訴訟,而此時正處于iPad商標權糾紛案,蘋果公司一審敗訴后上訴的二審審理階段,指出其存在“惡意訴訟”的嫌疑。
據南都報道,葉茂良起訴稱,今年2月12日,其在廣州美某索電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臺“蘋果平板電腦”,計付價3688元,產品包裝盒醒目標準“iPad”商標。隨后,其瀏覽新聞報道,并查詢得知“iPad”商標系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擁有,因此認為涉案“蘋果平板電腦”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為假冒偽劣產品。認為銷售商的銷售行為“屬于明知與主觀故意,構成民事欺詐”,因此起訴要求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退一賠一”。
雖然該案為買賣合同糾紛,但昨日庭審中,原被告雙方仍圍繞“iPad”商標是否侵權展開辯論。原告認為,蘋果公司在不具有iPad商標權的情況下進行生產,而被告未履行法定的驗貨義務就對該產品進行銷售,構成欺詐。徐大江在庭上表示,原告想購買的是“iPad”電腦,并未沖著蘋果公司而來,如果被告賣的不是“iPad”,則應認定為欺詐。
被告方的代理律師答辯稱,其銷售的iPad并無任何假冒和虛假行為,產品標注上的iPad是作為標識而非商標,且與唯冠公司的商標不同。被告主觀上并無欺詐的故意,客觀上也未有欺詐的行為,原告購買時意思表示真實,買的就是蘋果公司的產品,因此不能認定為欺詐。涉案產品質量合格優良,原告無任何損失,無權要求“退一賠一”。
此外,徐大江反稱,原告職業與在該案作為消費者的身份提起訴訟并無關聯,且原告購買后并未用于二次銷售,應為消費者。庭審結束后,徐大江表示愿意接受調解。而被告律師則表示還須與委托人商量后決定。
推薦閱讀
NXP公司美國內華達州附屬公司稱RIM公司生產的黑莓手機及PlayBook平板電腦都侵犯了于1997年至2008年間頒與該公司的相關專利。這些專利侵權共涉及設計、數據傳輸及這兩種產品的其他一些功能。NXP公司要求對停止對這些專>>>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