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艾濤)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產業基地,但由于中國國內市場購買和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需求較小,中國廠商專注于出口,尤其是面向德國和其他歐洲地區,這些國家對太陽能產品的補貼有助于擴大需求。
不過,鑒于歐洲的債務危機,歐洲政府不再對太陽能的產品的采購進行補貼。中國廠商在美國市場也沒有前途,奧巴馬政府已經調查涉嫌傾銷的中國太陽能面板。所以,中國廠商不得不轉而尋找本土市場的機會。
研究公司NPD Solarbuzz估計,今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出口量可能占生產總量的70%,在2010年這一數字是95%。去年,中國第二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英利能源公司銷售額的22%來自中國市場,在2010年中國市場的比重是6%。英利預計明年國內銷售收入占35%。
去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其增長很可能會繼續。彭博通訊社的報告稱,今年中國將安裝約3000兆瓦太陽能設施,而2010年的安裝量約為800兆瓦。NPD Solarbuzz對此更加樂觀,它們預計2012年全中國將新增約50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量。鑒于歐洲各國政府考慮進一步削減補貼,NPD的報告稱,今天的中國甚至有可能領先于德國和意大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市場。
多年來,中國政府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首選并不是太陽能,而是風能。太陽能的效率低,每千瓦小時的生產成本是風能的4倍左右。上海面板制造商晶澳太陽能的業務發展副總裁明揚(音譯)說,由于太陽能面板的原料成本有所下降,這一差距已經縮小。他說,現在太陽能發電每千瓦小時的生產成本約為17美分,而風能是12美分,太陽能發電的價格迅速下降。
中國市場的日益壯大對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應該是個好消息。由于中國市場的需求日益增長,歐洲正在重新評估其太陽能政策。彭博通訊社的高級分析師詹姆斯o埃文斯說,中國市場越來越大,即使歐洲市場沒有補貼,太陽能技術的成本也必然會降下來。
推薦閱讀
業內分析人士今日指出,鴻海集團與夏普合作,并投入巨資收購夏普9.9%的股份,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贏得蘋果AppleTV訂單。 業內分析人士今日指出,鴻海集團與夏普合作,并投入巨資收購夏普9.9%的股份,其中一個主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外市場緊縮 中國太陽能組件出口轉內銷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