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艾濤)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歐美國家經濟衰退的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快速增長的市場為跨國企業提高收入和利潤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發達國家,許多大型企業都熱衷于涉足多種行業,如波音公司、杜邦、通用電氣、惠普、IBM、甲骨文、聯合利華、迪斯尼,并且他們都已經成功地走出去。
但是全球化并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海外市場與本土市場相差很大,另外,大多數企業在研究關于如何成功實現全球化的問題時,往往會受到誤導。以一個行業為例,百貨零售行業中為例,除了少數幸運兒之外,大多數企業的全球化道路并不順利。
與其他行業相比,大多數國家的本土企業在食品零售方面仍然占主導地位,即使是在最大的零售市場,國際巨頭幾乎完全缺席。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國際化程度并沒有顯著影響零售商的營收成長率或利潤率,有些行業顯然不適合跨國界運營。
零售商之所以希望進入全球市場,原因不外乎幾點:為尋求更大的經濟規模和經營范圍以分散風險;吸引新的人才和為現有管理者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在本土市場份額太大而受到監管機構的限制。
實現業績增長是企業希望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零售業是一個低利潤的產業務,所以如果他們想保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必須使公司規模迅速擴大。令人費解的是零售業的地域擴張模式。零售商本來應該擠進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以增加收入和利潤,但實際上還沒有一家零售商能在上述所有的市場站穩腳跟。
沃爾瑪并沒有進軍歐洲大陸或日本市場,另外兩大美國連鎖零售商甚至都沒有進行海外投資。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國家樂福沒有涉足美國、日本、德國市場,雖然它曾經試圖闖入這三個國家。世界第三大連鎖零售商英國樂購在日本和美國市場也僅僅淺嘗即止。
推薦閱讀
歐盟監管部門正在調查三星對蘋果所采取的司法策略是否違反了歐盟反壟斷條例,歐盟競爭部門專員加奎因·阿爾穆尼亞(JoaquinAlmunia)表示,他們可能會開啟第二項專利案件調查。 【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澠)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百貨零售全球化不順 部分行業不適合跨國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