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澠) 3月28日消息,鴻海斬獲日本公司夏普的10%股權,已被媒體評定為全球制造業標志性事件。而郭臺銘本人也由此收獲良性評價,有人認為這是他對韓戰役的一次漂亮仗。
IT商業新聞網獲悉,郭臺銘一有機會就會痛批三星。當三星充當污點證人舉報臺灣面板企業后,他直斥三星是“抓耙子”,甚至抱怨人們買“韓國貨”。
第一財經日報評論指出,夏普確實有足夠理由融資。幾天前,它發出業績預告,稱截至本月底的前一財年,公司預虧1.29萬億日元(約154.6億美元)。這將創下夏普成立以來最大虧損額。自2008年出現史上首次虧損以來,夏普一直未能擺脫虧損的陰影。
但夏普接受鴻海投資卻不同尋常。因為,日本制造業曾在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創下神話,即便歐美巨頭也曾頻頻前去取經,至今豐田模式依然被視為教科書案例。
過去近20年,中國臺灣地區的制造業雖然迅猛崛起,但許多日本同行,依然戴著有色眼鏡給臺企插上低端、低品質的標簽,更毋提中國大陸的制造企業。
不過,鴻海堪稱全球電子制造業的驕傲。這個龐大的巨人,早已超越簡單粗加工,變身一家高度垂直整合的代工巨頭。全球專利數據庫企業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前不久發布統計數據稱,2011年,鴻海取得1514項美國專利權,是唯一擠進前50名的臺企。
日本產業界之前對它一直愛恨交加。愛的是,鴻海與日企之間合作日益緊密;恨的是,鴻海不斷蠶食日企利益。2006年,日本產業界還曾發起討論,一度將鴻海視為該國電子產業最大的“敵人”。
不過在筆者眼中,郭臺銘當然不是在“學雷鋒”,這一合作同樣傳遞了鴻海的危機感。
因為,在郭臺銘心中,鴻海中長期最大的敵人是同樣高度垂直整合的三星電子,而非相對崇尚水平分工的日本電子企業群。
三星的優勢恰恰是鴻海目前的短板。三星不但是全球IT業第一大企業,更是許多細分領域冠軍,如面板、存儲芯片、手機、電視機全部位居全球第一。此外,其平板電腦出貨量也僅次于蘋果。
三星成功的秘密在于從核心零部件延伸到終端品牌的垂直一體化模式。在濃厚的國家財閥外衣下,只要它進入的領域,幾乎全部無往不利。
鴻海當然也是高度垂直一體化模式。但相對三星,鴻海在面板、半導體等業務上,仍有巨大落差:旗下面板企業奇美電,因巨額虧損,甚至已處于與夏普同樣危險的境地。
除了核心零部件業務,鴻海還缺乏三星電子強大的終端品牌力量。這個龐大的代工巨頭,每逢外部環境變化、合作伙伴收縮訂單,產能就將面臨巨大危機,這是全球代工巨頭的宿命,規模愈大,悲情愈深。幾年前,當摩托羅拉(微博)傾頹后,富士康一度出現危機。如果蘋果未能崛起,富士康不可能有今日局面。
危機之下,郭臺銘一直在補足鴻海核心零部件短板,并嘗試打通旗下“出海口”。比如,之前,群創與奇美電的合并,郭臺銘便流露出沖擊三星面板的用意;聯手麥德龍在大陸設立萬得城,甚至還一度想收購京東、新蛋,拓展電商業,更是透露出打通產能出?诘挠眯。
但眼下,在鴻海整體構成中,新業務還不過是雞雛。在無法成為支撐前,郭臺銘急需整合外部資源阻擊不可一世的三星。
為什么選擇日企?筆者認為,這更像出于無奈。鴻海當然有蘋果、諾基亞、摩托羅拉支撐,也有許多中國大陸的品牌客戶資源,但三星的模式威脅日益增大。而日企多年來的技術、制造、品牌資源依然有較強的影響力。
郭臺銘當然也更愿意獲得日企資源。事實上,鴻海與索尼、日立等日企早已深度合作,甚至收購了索尼部分電視工廠。如今收購夏普面板工廠資源,并成為后者大股東,郭臺銘已獲得挑戰三星平板顯示產業的資本,因為夏普一直是蘋果面板產品的主力供應商。
短期內,阻擊三星確實是郭臺銘的重大目標。事實上,去年郭臺銘就對日本媒體表達了“聯日抗韓”的情緒。他說,日本電子企業似乎一直在防著鴻海,認為它是個“敵人”。
“我想明確做個回答。我們毫無疑問是站在日本企業一邊的‘朋友’。絕對不是敵人。日本的敵人應該不在南邊,而是應該在西邊吧。”他當時這樣回答日本媒體。
這并非郭臺銘一人的感受。連IT業大佬張忠謀、施崇棠都接連對三星表達擔憂。施直言三星是“可怕的公司”,擅長“模仿別人,再把對方宰掉”。張表示,三星是“可畏的對手”,韓國政府對三星的支持導致半導體制造業競爭不公平。
推薦閱讀
由于目前披露的細節很少,還很難預測谷歌的同步評論系統會給在線內容發布格局造成怎樣的影響。如果使用谷歌的評論平臺會有搜索引擎優化,并帶來流量優勢,那很可能會吸引相當一部分網站,甚至包括那些已經在采用Face>>>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