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澠) 3月26日消息,《美國生活》的富士康“血汗工廠”報道,曾在國際IT業界引發極大轟動,尤其是全球IT代工行業。節目中對富士康工廠大量的“實地”采訪調查,曾被各大媒體引為抨擊富士康低劣工作環境的首要證據。不過,自《美國生活》親自承認并宣布節目中許多內容與事實不符后,媒體輿論再度大量涌出,甚至將討論高度上升到有關“中國制造”與“美國制造”的利益博弈上。
據廣州日報報道,該節目組其實根本沒見過中毒工人,并且童工年齡也是猜的。
據報道稱,《美國生活》1月6日播出的《戴西與蘋果工廠》單元長達39分鐘,由百老匯演員邁克戴西講述在富士康工廠的見聞,包括會見因為iPhone熒屏清潔劑正己烷中毒的一批工人,中毒工人手顫抖到無法握住杯子;還有年僅12歲的童工,每天重復同樣動作數千次以致關節變形;而且工廠有持槍保安全,宿舍不但擁擠如棺材,還遍布監視器等等。
而時隔兩個多月,戴西16日接受《美國生活》主持人兼執行制作格拉斯訪問時承認,他并沒有見過中毒工人,而所謂童工的年齡是用“猜”的,有些內容是他閱讀其他工廠的情形而添枝加葉。格拉斯表示,戴西向他和工作人員說謊,他無法擔保戴西所言的真實性,從而決定撤回該單元。
戴西承認,雖然知道有些內容并非事實,但擔心如果不用戲劇手法來增加吸引力,社會大眾會漠視工廠虐工情況。因為一心想揭露內幕,所以有些“取巧”的做法。但他堅持做法無可厚非,他說:“我的作品是戲劇的呈現,而非新聞報道。我的錯誤是,同意把戲劇內容放在新聞節目中播出。”
戴西于2010年訪問中國大陸,后來根據在深圳的見聞完成舞臺獨角戲“喬布斯的苦與樂”,《戴西與蘋果工廠》單元即屬這個獨角戲的一部分。
而后,這個揭露富士康內幕的單元播出后成為《美國生活》最受歡迎的單元,下載達88.8萬次,網友因此發起要求蘋果公司和血汗工廠斷絕關系的運動。而包括《紐約時報》、美聯社、MSNBC、HBO等知名媒體都跟進報道富士康工廠情況。
在虛構內容曝光后,《華爾街日報》藝評提丘特指出,戴西雖然是才華橫溢的演員,但做法“不可原諒”。《華盛頓郵報》評論家馬克斯認為“戴西被熱情沖昏頭”,《芝加哥論壇報》評論家瓊斯則認為“戴西急于成名而走險”。
另有評論認為,蘋果公司輝煌的成功確實容易讓它成為眾矢之的。以iPhone為例,蘋果智能手機的高利潤率讓同業者汗顏。在最新發表的一份報告里,它甚至僅以8.7%的市場占有率,獲取了整個手機市場3/4的利潤。蘋果粉絲心目中的喬布斯,就像搖滾明星一樣令人抓狂。這樣一家光芒四射的公司,其代工廠工人微薄的收入和糟糕的境遇,最容易引發人們強烈的負面想象。
為蘋果產品代工的富士康公司的確存在污點。此前發生的工人跳樓事件、車間污染,以及超時工作等問題,一度引發中國媒體持續關注和強烈批評,有關部門也采取了相應的加強監管的措施。不過,美國媒體這一輪“狂轟濫炸”,甚至引發那種“中國制造搶走美國工人飯碗”的“合理想象”,顯然缺乏確鑿依據。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是“全球代工”的經典企業。每一部蘋果手機都印有“加州設計,中國制造”的字眼,這意味著喬布斯的公司只負責設計、技術監控和市場銷售,而所有的生產加工環節都以“委托生產”方式,外包給遍布世界各地的下游制造商。
“我們動腦,他們流汗;我們出思想,他們賣體力”。不僅僅是蘋果,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以高技術專利和創意能力見長的美國跨國公司,都把廉價的加工環節和生產基地,像包袱一樣甩給下游的“打工國家”。
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化的分工和產業轉移大趨勢,決定了蘋果產品本來就是“跨國合作的結晶”。喬布斯的光環背后,是蘋果的全球化“產業鏈價值效應”共同締造的,他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而上述評論隨后將“全球代工”模式中存在的可能問題拋給了其他分析師們去評說。
隨后的評論認為,美國的確讓出了利潤越來越低、競爭力越來越差的中、低端制造業,以及某些下游制造環節。但是,在能夠獲取最大化利潤的高端技術、專利、軍工、標準、品牌、設計等領域,“美國制造”還是留在了本土。
有中國研究者發現,在同時擁有波音和微軟兩大高科技企業集團的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就絲毫看不出“制造業萎縮”的半點痕跡,生產線上仍然忙碌異常,訂單排得滿滿。“參觀波音總裝廠”一直是各國游客在美國的重點旅游項目。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從2002年到2005年,該州丟失的制造業工作機會為7.2萬個,其中3/4是紡織業、家具制造業和電子業的崗位。但同時,該州在利潤豐厚的生物技術、制藥等行業也產生了很多就業機會。
“美國制造”的重振,顯然不會重新回到“規模取勝”的階段,美國公司的企業都認為,創造較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崗位,才能塑造“美國制造”的未來。正如喬布斯在晚餐會后對奧巴馬所言:“我對國家長遠未來并不感到擔心。我所擔心的是,我們關于解決辦法的討論不夠充分。”這位素以“反叛”著稱的制造業大師所鐘情的,應該是美國文化無限創新和向極致追求的冒險精神。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制造”這個國際產業分工鏈條中的“打工仔”,內心深處的夢想所在。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認為,從大趨勢看,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正逐漸進入“虛擬資本主義”,以金融服務業為核心的貨幣霸權、知識產權壟斷已成為其核心競爭力,而制造業包括重化工業,在未來還將向外大規模轉移。因此,中國新一輪的工業化,主要是承接重化工業和重型制造業轉移,從而成為真正的“世界工廠”,而不僅僅是“加工車間”。
有分析人士比喻,中國經濟未來真正崛起和升級,其過程,如同與武功高手過招,要學會《天龍八部》里的神功“吸星大法”。生產要素的洼地,雖是“弱勢”,但正好能把居于“強勢”的發達國家工業能力“吸”過來,這也正是有效利用了資本總是追求低成本的逐利本性。
不過,這“吸星大法”能否練就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要善于“消化吸收”,能把“功力”變成自己的;其二,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能被爆長的“功力”所迷惑,進而忘了這是一場生死較量。
在美國知名廣電節目《美國生活》當地時間上周五撤銷了今年1月份對蘋果代工廠富士康的報道,稱報道中存在捏造的內容后。富士康隨后表示,歡迎《美國生活》這一改正的做法。
推薦閱讀
Adobe推出Photoshop CS6用戶測試版 今年上半年發布
Photoshop搭載全新的AdobeMercury圖形引擎,包含液化(Liquify)、操控變形(PuppetWarp)、自由變換(Transform)和燈光效果(LightingEffects)等易于上手的編輯工具。 【IT商業新聞網 綜合報道】(記者 方方)3月>>>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