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IPAD產品火爆銷售之時,蘋果公司卻涉嫌盜版侵權。近百部文學作品,在沒有得到任何授權的情況下,被擺在蘋果應用商店出售,甚至免費下載。日前,22位中國知名作家向蘋果公司集體維權。
國家版權局相關負責人17日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蘋果應用商店確實存在盜版侵權嫌疑,但尚需相關部門確認后才能做出最終判斷。“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通過上傳下載盜版產品,蘋果應用商店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盜版利益鏈。
任海濤是中華書局法務部負責人,同時也是全國古籍出版反侵權盜版聯盟秘書長。他告訴記者,蘋果應用商店盜版的不僅僅是暢銷書,古籍出版業未能幸免。一套正版《二十四史》的售價近3000元,但在網上的盜版產品則完全免費。
中國作家集體維權后,蘋果公司媒體公關負責人黃昱娜15日給媒體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稱,作為一個擁有知識產權的公司,蘋果理解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當蘋果接受到投訴時,都會給予及時和恰當的回應。
然而,版權所有者們卻對蘋果的回應并不滿意。
面對版權所有者鋪天蓋地的投訴,蘋果公司雖然不斷地刪除盜版,但為何一直“屢刪不止”?從事蘋果應用商店圖書出版程序開發的林先生向記者揭示了蘋果不為人知的一面。
林先生成為蘋果圖書程序設計者已有兩年時間。他說,靠上傳盜版出版物牟利是圈子里公開的秘密。蘋果公司與應用程序開發者的合作模式是根據下載量的收入進行三七分成,蘋果拿三成,開發者得七成。
“在蘋果應用商店個人開發者里,有一套上傳的機制和流程,但是對于版權,則相對比較寬松。通常在審核階段,基本上是默認版權正當。在中國區域,我看到有很多直接上傳的盜版,也能通過審核。”林先生說。
林先生告訴記者,盡管盜版開發者的應用最后被下架,但那只是應用下架而已,開發者還可以繼續用原來的賬號上傳盜版,蘋果不會對開發者進行追訴。
隨后,林先生演示了上傳應用程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蘋果應用商店的系統沒有出現要求提供版權證明材料的提示。在他看來,蘋果只是把中國作為硬件銷售的一個市場,對版權的維護遠遠滯后于國外。蘋果公司通過應用商店“大把撈金”之時,版權所有者卻在蒙受巨大損失。
磨鐵數盟總經理畢建偉說:“以《明朝那些事兒》為例,我們平均每天銷售約60個付費量,也就是每天360元,如果存在4個盜版,那每天盜版的收益就是就 4×360等于1440元。按照一年計算,盜版銷售收入有50多萬元。作為平臺方的蘋果可以獲得三成,也就是15萬元,而盜版開發者將獲得35萬元。”
盜版免費圖書對實體書銷售市場影響更大。如果一個月的盜版下載量是8萬次,紙書平均定價25元,每月影響的收入約200萬元,一年下來就是2000多萬元。 “這樣的侵害程度基本超過我們公司一年的整體收入。”畢建偉認為,蘋果應用商店這種經營模式,原因在于吸引更多的用戶,通過收入分成跟盜版者共同獲利,實際上成了盜版的幫兇。
推薦閱讀
檢方繳獲走私的50部iPad平板電腦和50部iPhone手機。經審核,涉案的平板電腦和手機共偷逃稅款人民幣50907.07元。目前,此案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子山)蘋果新品的熱浪沖擊國內市場后,用戶高>>>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