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有線電視公司來我居住的小區發展數字電視用戶,加上機頂盒,年繳費分為600元、1000元、2000元三檔,對方承諾第一年免費贈送,第二年起開始收費。
我選擇了其中一檔,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除了CCTV3和CCTV9比以前清晰了一些,其他的變化不大。雖然有4個高清臺,但完全看不出高清效果,有線電視公司給出的解釋是“現在屬于試用期”。而另外增加的幾個廣播臺對我幾乎沒有用,現在誰會在家聽廣播啊?鄙人在想,如此發展高清電視,對消費者意義究竟有多大?
據悉,美國在2007年既已完成標清電視向高清電視的整體轉換,其做法沒有中國復雜,過去怎么繳費轉換后還是怎么繳費,一分錢也不多收。官方的解釋是:公眾有權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轉換”不應該成為向民眾掠奪財富的機會。
鮮為人知的是,美國發展數字電視與中國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衛星傳輸成為最主要方式,而中國以有線傳輸為主。在美國,超過60%的用戶收看的是衛星電視;在中國,只有少數膽大的農民在偷偷地使用衛星鍋。
但是,從這少數膽大的農民偷偷使用的情況看,電視畫面十分清晰,能收看80-100個頻道,很多在城市里看不到的電視臺都能看到,比如鳳凰衛視。
實際上,對于偷偷安裝了衛星電視接收器的農民來說,他們得到的實惠還不止這些,他們為取得高質量電視信號付出的費用,也比城市有線電視用戶低很多。據說,在農村購買一套衛星電視信號接收設備(農民稱之為“鍋”),價錢低的只需200多元,高的也不過600元,非常實惠。而且這種投入是一次性的,以后無需繼續繳費,不像城市有線電視要每月繳費,否則就掐你的信號。
作者劉步塵
正因為衛星傳輸有如此之多的優勢,在發達國家,衛星電視成為電視信號的主要傳輸方式。但是,中國選擇的是有線傳輸。
當然,中國的選擇有其原因。當初,中國沒有自己的電視廣播衛星,借用別人的衛星信號安全得不到保障,但2007年之后這種情況發生改變。目前,中國擁有“中星9號”和“中星6B”兩顆衛星用于廣播電視信號直播及傳輸。
衛星電視在中國受冷遇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廣電部門的集團利益是制約中國發展衛星電視的最大障礙。在有線電視部門的眼里,自己口中的肥肉不能輕易讓給別人,因此,中國發展高清數字電視的路上,總有許多手在不停地阻撓。一個許多人鬧不明白的事實是:為什么與電視機配套的機頂盒必須從有線電視公司手中購買,而不能像電視機那樣在市場自由選擇?這就是部門壟斷的體現。
消費者無法自由選擇、購買機頂盒,機頂盒制造商必須收到有線電視公司的訂單才能生產,這都能在廣電部門分搶消費者利益那里得到解釋。
部門壟斷成為中國發展數字電視的最大障礙。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一直說只有內置機頂盒的數字電視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業內稱之為“全數字電視”),為什么我們看到的卻是機頂盒獨立于電視機之外呢?這里面就大有講究了。因為各地廣電集團之間始終找不到一個“最佳的利益分配模式”,導致機頂盒必須按各地有線電視公司的訂單生產,標準千差萬別。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北京的機頂盒不能拿到天津使用”,甚至即使在北京,“朝陽區的機頂盒也不能拿到海淀區使用”。利益分配不能達成一致,導致中國數字電視發展多年停滯不前。為了一己之利,有關部門置中國數字電視產業落后于世界而不顧,至于給消費者帶來的麻煩,更不在他們考慮之列。
至于衛星電視會被用來“收看敵臺”的說法,則早已過時。實際上,對衛星傳輸信號實施分揀和篩選是件很容易做到的事,“衛星電視危害國家安全”的說法沒有依據。至少目前來看,我們尚未看到有消費者因為收看衛星電視而做出危害國家安全的事情。
“衛星模式”和“有線模式”兩相比較,孰優孰劣一眼即見。除了信號傳輸保真度高、節目多、使用成本低等優勢之外,衛星傳輸還有一個優勢,即普及代價低、投資少,尤其適合不便發展有線電視的山區、偏遠地區。前幾年,有線電視曾大規模鋪設進村,現在大多已被農民棄置不用,不僅信號效果差,而且農民認為收費太高。
有人說衛星易被敵方攻擊,戰爭狀態下無法保證正常使用,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國際法》明確規定,交戰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攻擊對方的民用設施。美國等發達國家大力發展衛星電視,顯然并無此方面的顧慮。因此,在有線電視難以覆蓋的地區發展衛星傳輸,不失為明智之舉,有利于加快數字電視普及進程。
所謂“思路決定出路”,中國加快普及高清數字電視已是刻不容緩。目前這種利益部門借機尋租的模式已經嚴重不適應中國數字電視的發展,應當盡快改變。
推薦閱讀
從邀請函上來看,微軟只提到了WindowsPhone7.5,但外界都猜測在此次發布會上,微軟會對Tango這一擴充WindowsPhone產品線的更新進行正式的發布。 【IT商業新聞網 綜合報道】(記者 方方)3月15日消息,微軟將于3月21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數字電視毀于部門壟斷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