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 (記者 付澠) 3月1日消息,爾必達在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后,昨日股價已大跌97%。有分析稱,這家全球第三大動態半導體內存(DRAM)企業申請破產保護時,負債4480億日元(約合55億美元),創日本制造企業破產規模之最。
作為日本的國策公司,爾必達破產簡直是政府直接介入民間企業經營無效的教科書式案例。而事實再一次證明,在全球電子業洗牌大潮中,僅靠國家保駕護航并不能確保企業在殘酷的競爭中幸存。
不過對于市場,爾必達破產消息在已全球內存行業旋即激起“駭浪”。據臺灣集邦全球電子交易市集(DRAMexchange)的數據顯示,DRAM芯片現貨價格2月28日大幅走高,主流DDR3(雙數據速率3)價格最高上漲13%。
據東方早報報道,爾必達誕生于1999年,實際是整合了日立、NEC、三菱電機的DRAM業務,其成立本身就帶有保護日本DRAM產業的政府意志。
但就是這樣一家得到日本政府特別優待的企業,未能挺過內存行業的低潮期。2008年金融危機中,DRAM全球需求繼續大幅減少,產品價格也進一步下滑,爾必達瀕臨絕境。
日本政府此時再次向爾必達伸出援手。2009年,在日本經濟產業省主導下,日本通過《產業再生法》修正案,授權日本政府可對擁有國際領先技術、但面臨經營困難的民營企業施以援手。2009年6月,爾必達成為新法的首位受益者,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向其注資300億日元(約合3.7億美元),其他主要金融機構則提供了約為1000億日元(約合12.4億美元)的貸款,實際上成為日本“國策公司”。
2008年爾必達欲收購奇夢達資料圖
然而,好景不長。盡管有政府注資和政策扶持,爾必達在接下來的經營中遭遇日元升值、韓國同行強勢崛起、市場需求和產品價格雙雙下滑等影響,經營始終沒有明顯起色。爾必達于本月初發表的財報顯示,2011年4月-12月期決算中,公司虧損達989億日元(約合12億美元)。
由于爾必達主要生產DRAM,即電腦中必不可少的組件——動態半導體內存。由于DRAM芯片被加工成條狀插到電腦卡槽中,故又被稱為內存條。
目前爾必達破產的影響,已迅速波及中國市場,內存條報價昨天上漲了10%~25%不等。
此外爾必達申請破產保護后,臺灣最為緊張。據悉,爾必達破產消息傳出后,臺灣“經濟部”和“金管會”2月28日緊急研商對策,并強調政府協助臺灣DRAM產業“聯合美日抗韓”的基調不變,雖然爾必達目前有狀況,變數會大一點,但會努力持續下去。
爾必達與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不僅是臺灣第一宗日企發行的TDR(臺灣存托憑證),也是臺灣芯片企業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合作方,與力晶組建有一家合資公司瑞晶電子。(編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DRAM價格崩盤。彼時,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喊出“不救DRAM,不配當領導人”的豪語,計劃推動與爾必達技術合作,對抗最大競爭對手韓國。但這一計劃最終因臺灣“立法院”不愿通過預算,而最終胎死腹中。)
目前瑞晶電子只為爾必達生產DRAM芯片。爾必達持有瑞晶電子64.7%的股權,力晶持有約33%股權。瑞晶電子2月28日表示,在爾必達申請破產保護后,已停止向該公司出售DRAM芯片。今年以來爾必達累計欠瑞晶電子1.351億美元貨款,短期內這筆賬款可能無法收回。
半導體資深分析師顧文軍認為,爾必達破產后全球內存市場將從原來的寡頭分食變成了寡頭壟斷,由于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原本的市場份額已經很高,如果借此再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或許會觸犯反壟斷法而遭到美國政府的警告,而美光則正好借此機會填補爾必達的市場份額。三星電子已聲稱,其對負債累累的爾必達不感興趣,也不會考慮與爾必達進行合作。
推薦閱讀
“這種下降趨勢還會持續下去。”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杭州做了數年數碼相機生意的廖文通發現,卡片機不好賣了,“很多人要么直接選擇單反,要么就用手機拍照,卡片機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剛將膠卷趕下歷史舞臺的數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爾必達破產臺灣最緊張 涉及近1億美元死帳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