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此前有很多人期望蘋果公司能利用本周股東大會的契機宣布分紅派息,但這一愿望最后還是落空了。然而,這并不表示蘋果公司想繼續持有接近1000億美元的龐大資金,并且公司的現金持有量還在增長。
龐大的現金持有量是件好事么?至少蘋果公司前CEO喬布斯認為,公司持有大量現金是蘋果做強的有利資源。憑直覺來看,他的論點當然是站得住腳的。
然而,從一個有說服力的案例來看,龐大的現金持有量可能會為公司帶來危險。過多的現金會對經營管理者產生不可抗拒的誘惑,驅使他們總想用錢做點什么,這就會加大他們犯錯的機會,很可能會做出一些不智之舉。
在發表于1986年5月的《美國經濟評論》中的一篇文章里,哈佛商學院的榮譽教授邁克爾-詹森提出預測認為,如果公司持有現金量超過當前公司所需運作資金越多,公司的效率將越低。
那是因為太多的現金使得管理者總想把錢花出去,最終做的往往都是一些愚蠢的投資,比如建一棟帝國大廈。根據詹森的理論,正是由于管理者手中的錢增加了,資源增加了,進而他們的權利也變大了。
詹森總結得出,股東們應該集中考慮如何激勵管理者交出現金,而不是進行低于資本成本的投資或者將錢浪費在低效的組織機構上。
由于詹森的觀點與公司財務的主流觀點相違背,那時這一觀點遭到很多人的摒棄。當時主流的觀點認為,公司可以將大量的現金投資到未來,也就是說公司持有現金越多發展的就越快。相反,將公司大部分現金用來分紅派息的企業發展的會很緩慢。
然而,隨后進行的一些調查研究卻證明,詹森的理論是正確的。
比如,2001年12月在《金融學期刊》上有一篇題為《股息變化與未來利潤》的文章,兩位作者是哥倫比亞商學院的教授尼斯姆(Doron Nissim)和齊夫(Amir Ziv),他們發現,在1963年到1997年之間,那些決定增發股息的企業在每兩年間盈利增長總是高于市場平均水準。
類似的,2003年1月/2月號的《金融分析師雜志》也有一篇文章,《神奇!高股息等于高增長》,兩位作者是AQR Capital Management的艾斯納斯(Cliff Asness)和Research Affiliates的阿諾特(Robert Arnott)。他們對1871年至2001年期間企業的連續十年盈利增長進行了分析,發現在企業股息派發率最高的年頭中,盈利增長也是最迅速的。
倘若蘋果公司分發了大部分現金給股東,之后發現沒有現金對一個好項目投資怎么辦?這種情況下蘋果只能通過發行債券來融資,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融資成本。但根據詹森理論,這要比把錢給管理者亂投資帶來的損失小得多。
因此,對于蘋果來說,可能把大部分現金分紅給股東是使蘋果保持長期增長型的企業的一個較好戰略。
推薦閱讀
華碩電腦表示,今年的筆記本電腦發貨量目標為1800萬臺,較去年的發貨量1470萬臺增加22%。 2月24日消息,臺灣PC廠商華碩電腦(2357.TW)周五下午宣布,截至于201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新臺幣48.8億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持有現金過多或導致資金濫用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5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