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消息,在唯冠科技向上海法院提出申請對蘋果iPad執行禁止令之后,深圳唯冠的債務重組顧問李肅在騰訊微博透露,美國前五的大律師事務所急迫要求風險代理iPad商標權糾紛案,并按欺詐起訴蘋果索賠20億美元。
據悉,“深圳唯冠”由于金融危機,所有資產都已經被8家銀行接管。和君創業咨詢集團總裁李肅受各方委托擔任了深圳唯冠的債務重組顧問。
李肅在騰訊微博表示,全美前五的大律所急迫要求風險代理,期望按欺詐起訴蘋果索賠20億美元。目前自己已經見了三個美國律師所的律師。
他透露,其中一名律師認為,2000年唯冠設計生產無蓋平板和手指操控的網絡電腦,并用ipad抽象產品特性和定義品牌,是完整的創意、創新和創造。那時的蘋果公司還沒開始運作ipod音樂機。2006年,蘋果ipod商標在英國注冊受阻于ipad的近擬商標,第一次接觸到一個完整的ipad。因此,案件性質是整體欺詐偷搶。
還有一個律師講美國陪審制度的特點,逐一詢問蘋果公司的侵權結構,細致分析美國民心民意與我們訴訟的輸贏規律,講解哪些證據、哪些情理、哪些技巧會怎樣影響審判結果。
據悉,國內知名律師于國富(微博)在談及此案時曾對騰訊科技表示,他認為雙方和解的可能性非常大,雙方僵持的核心在于唯冠的要價和蘋果對iPad在大陸更名成本的評估。唯冠代表律師馬東曉亦認可這種觀點,但他表示蘋果和唯冠目前并無進一步溝通的消息可以透露。
而一位知情人士曾向騰訊科技透露,蘋果盡管一審敗訴,但仍對二審充滿信心。該知情人士稱蘋果對iPad在大陸地區更改商標的成本早有評估,但目前內部透露的消息顯示蘋果對與唯冠和解積極性并不高。
事件回放
2000年,唯冠國際旗下唯冠臺北公司在多個國家與地區注冊了iPad商標,2001年,深圳唯冠又在中國內地注冊了iPad商標。
2009年,蘋果通過IP公司以3.5萬英鎊的價格購得臺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標。但因大陸iPad商標的所有權并不在臺北唯冠,而是在深圳唯冠的手中。隨著蘋果iPad進軍大陸市場,雙方糾紛產生。
此外,2009年底以8大銀行為代表組成的債權人會議決定對唯冠進行債務重組,和君創業公司擔任了唯冠科技的債務重組顧問,2010年和君創業推動唯冠的8家債權銀行聯合起來向蘋果公司索償100億元人民幣。
2011年12月5日,蘋果公司訴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唯冠)索要iPad內地商標權案一審判決,深圳市中院一審駁回蘋果全部訴訟請求。
2012年1月5日,蘋果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012年2月6日,唯冠科技在上海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蘋果iPad執行禁止令。
推薦閱讀
伊士曼柯達今日宣布,公司已經收到Chapter11破產保護申請的批準協議。如果柯達公司Chapter11破產保護進展順利,公司或將能在2013年擺脫破產清算的命運。 【IT商業新聞網綜合】2月17日消息,伊士曼柯達今日宣布,公司>>>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