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科資訊總裁沈國康在回顧中國企業信息化20年的歷程中指出,中國企業信息化特別是制造業信息化提了那么多年,而ERP系統的名詞術語也流行了很多年,甚至國務院為了配合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都整合成立了工業與信息化部,予于政策的支持和配合。但企業方卻始終走不出實施ERP系統成功率低的魔咒,不僅如此,還導致項目失敗,甚至企業在付出極大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投入的同時,有時候更會牽聯出企業自身的若干問題,從而造成企業對ERP供應商和實施服務商的極度不信任。
據調查,中國企業實施ERP的20多年歷史中,總成功率還不到30%。經過對近1000個方案的點評和研討證實:功能性不足;安全性不夠;擴展性不保;獅子大張口,信天要價的方案和“主方案要價不高,維護方案要價驚人”的釣魚方案隨處可見。相當一批方案寫手,不懂得編寫ERP實施方案要求、要領和基本常識。這種由于方案的重大缺失和先天不足,造成信息化項目失敗的比比皆是。因此,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有人曾說,ERP其實就那么一回事,組織、數據、技術。然而,面對簡單的“這回事”,為什么大多數企業都是以失敗收場呢?
首先從實施ERP項目的企業本身角度來分析。業界流傳很廣的一句話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數據”,如果企業輸入系統的是垃圾,輸出的也必然是垃圾。由此可見,數據對ERP系統的重要性。數據如人體的血液,是系統運行的支撐和前提,基礎數據則是系統信息的根源,由此構筑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然而,基礎數據整理是實施過程中頭緒最多、工作量最大、耗時最長、涉及面最廣、最容易出錯的部分。可以說,造成項目延期,系統不能順利切換,或系統用不起來,八成是因為基礎數據不準確。
第二,企業ERP項目負責人的能力層次不齊,流動性過大。ERP項目總負責人往往由企業“一把手”或主管企業信息化的副總經理或副廠長擔任,這也是確保ERP實施成功的首要要素。但如果該負責人只是知道信息化而不懂信息化,從各種渠道都能夠了解ERP系統卻不知道如何在本企業實現,就會使企業在信息化的道路上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使之制定的信息化推廣政策與計劃沒有連續性,更不會立足本企業的業務邏輯做出系統科學的IT規劃和實施方法。而且一旦ERP項目負責人離職或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對信息化持反對意見的領導者,這樣以來,ERP項目很可能流產,即使項目已經正常運行,也可能會因為某種原因或借口而停止使用。
第三,企業ERP項目維護人員的流失。眾所周知,維護人員的流失在實施ERP的企業中已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許多企業最為煩惱也無可奈何的事情。因此,一個企業實施ERP系統后,如果不能夠及時提升ERP系統維護人員的待遇或對他們進行必要的關懷,這些人員很可能會流失到軟件廠商或IT咨詢公司中去。一套本來運行良好的ERP系統,可能因為企業ERP維護人員的流失而宣告失敗。因此,避免ERP系統實施及維護人才的流失,是企業面臨的新課題和迫切任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管理軟件易用化充滿了吸引力,簡單的操作同時帶來了快捷的流程,對于資金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速度有時勝于一切。
作為國內最大的物流供應鏈軟件廠商的掌舵者,沈國康認為管理軟件易用化是ERP行業發展的趨勢,使企業面對人員流動的不二法寶。隨著ERP滲透到企業的每一個流程,越來越多的員工接觸到了ERP,如果一個產品過于復雜,底層的或新進的員工就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操作方法,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專家。因此,當今軟件供應商追求的目標應該是開發一個ERP產品,可以讓公司的每個員工都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操作方法,可以讓公司的技術人員自行完成基礎的配置,開發和維護。
再從軟件廠商的角度來看。首先軟件廠商無合理的利潤空間。一方面我們批評國外ERP產品價格高得離譜,另一方面卻又不得不為本土ERP軟件商之間的惡性競爭買單。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相關行業法規與制度不夠健全,執法力度相對較弱,加上買方市場的形成,客戶對價格較為敏感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從而導致本土ERP軟件產品價格一路下滑,幾乎到了不賺錢甚至賠錢的地步。一般ERP項目的銷售周期較長,從聯系用戶到簽約成功之間的需要經過多個環節,而完成所有環節的任務至少需要3個月以上,有的甚至達2年之久。等軟件廠商終于完成多個環節之后,此時的軟件價格已經降至為成本線甚至成本線以下。即便沒有利潤,中標廠商也不會輕易放棄合同,最后很可能是勉強簽單。可是以商業利益為目的的軟件廠商怎么可能會把最優秀的實施隊伍投入到不賺錢甚至賠錢的項目中。因此,不賺錢或賠本的ERP項目從簽約之日起就已經埋下失敗的種子了。據博科資訊企業管理信息化調研中心不完全統計,在所有的ERP系統應用中,存在三種情況:按期按預算成功實施實現系統集成的只占10%-20%,沒有實現系統集成或實現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最終失敗的占50%。
其次是“流程鐵定”的方案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當前有一些方案根本不能滿足實施企業的需求,其典型表現就是:“流程鐵定”。這種情況中外軟件商都存在。有的國外軟件商產品很先進,但是他們沒有做或是不愿做進入中國市場后的“市場適應性”工作,用“流程鐵定”的概念欺騙中國企業。有的中國軟件商沒有進行個性化設計的能力,也不愿做“那些麻煩事”。因此,也學國外軟件商打起“流程鐵定”的盾牌。然而,“流程鐵定”的要害在于抹煞了企業的應用個性和需求個性,是相當多的企業實施ERP失敗的重要原因。
上海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德力西集團下的全資子公司,是專門生產高中低壓,輸變配電氣設備的大型公司。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發展,公司的財務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資產管理等眾多方面需提高管理水平實現精細化、可量化的模式。 為此,德力西集團管理層決定實施ERP系統,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加企業收入,解決公司面臨的問題。由于自技企業的特點,德力西集團對ERP廠商的要求非常嚴格,經過對咨詢團隊、技術力量、服務保障等方面的綜合考察,以及對軟件產品穩定性、靈活性、易用性等多方面的評比,德力西集團最終選定博科資訊作為其信息化方面的長期戰略合作伙伴。據調查,由博科資訊為德力西集團配置ERP系統項目順利驗收。該ERP項目的成功實施,使德力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有機地集成,提高了集團化的管理效率,實現了管理從定性向定量、由靜態向動態、由事后向實時的轉變,為德力西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千尺高臺,起于壘土;凡有成者,必務于實。作為市場的發展前景,成功實施ERP項目必將加速企業信息化的進程,甚至促進企業的健康成長。因此企業應該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在發展信息化的過程中,整合企業的基礎數據,加大內部員工的培訓力度,同時充分考慮所選ERP產品策略,發展方向及服務質量問題。避免“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的笑談,走上ERP成功實施之路。
推薦閱讀
不過這些另類的“關注”還是很特別的,不知道會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當然富士康也在第一時間關閉了Service.foxconn.com網站,從竊取的消息來看目前富士康還未有iPhone5相關舉動。 【IT商業新聞網 綜合】 (記者 方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淺析中國企業ERP項目失敗之根本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0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