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程程)于全球整個家電企業而言,今年是一個極其寒冷的冬天。新年伊始,夏普、索尼、松下、東芝、日立、三洋、飛利浦、三星、LG、有達、奇美等均迎來虧損的業績。尤其是具有百年歷史的日系電子巨頭,更是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巨虧。
據悉,韓國面板巨頭三星和LG日子也不好過。三星電子發布的2011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顯示業務部門去年運營虧損達2200億韓元;LG去年第四季度營業虧損1448億韓元,2011財年凈虧7879億韓元,在看淡2012年歐美市場的同時,LG今年計劃開支縮減15%。
臺灣方面,友達去年第三季凈虧達157.96億元新臺幣,奇美凈虧172.6億新臺幣,董事長、副董事長已雙雙辭職的奇美對外表示,因電視和電腦面板供應過剩,公司今年資本開支將下調40%。
日系電子巨頭的潰敗更是慘不忍睹。夏普預計凈虧損2900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松下預虧7800億日元(約合102億美元);兩家公司均創下成立以來年度最大虧損記錄;索尼預計本財年虧損達3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虧損。
對于2011年面板產業在集體虧損的現狀,TCL集團總裁兼董事長李東生表示,確實,2011年是液晶產業發展過程中最長的一個冬天。這一次調整,下的幅度特別深,而且周期比較長,所以對整個行業影響比較大。主要原因是受歐美經濟的影響,金融危機事實上已經引發了經濟危機,歐洲和美國市場需求在2011年有很明顯的放緩。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吳咸建認為,日本家電制造業此次集體虧損表現在海外市場與日本國內市場同時疲軟,日本家電企業當前整體形勢雖不樂觀,但與中國家電企業相比,日本企業在技術、管理、產品質量方面仍處上風。
在吳咸建看來,日本家電制造企業所承受的研發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所以日本企業近幾年加速“委托生產”即通過OEM方式轉移其在制造環節的壓力,但同時日本企業也開始從生產力經濟轉換到知識型經濟,進出口貿易從產品出口,技術輸出型轉化為技術出口,產品進口型模式。
吳咸建表示,但日本家電產業因此也面臨空洞化風險。
推薦閱讀
信息安全事故再一次發生在賽門鐵克的身上。黑客組織Yamatough聲稱已經竊取了賽門鐵克安全軟件的源代碼,并向賽門鐵克勒索5萬美元,否則就將源代碼公開。 【IT商業新聞網綜合】CSDN等網站信息泄漏事件還未走遠,信息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吳咸建:日本家電產業面臨空洞化風險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