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程程)于全球整個家電企業而言,今年是一個極其寒冷的冬天。新年伊始,夏普、索尼、松下、東芝、日立、三洋、飛利浦、三星、LG、有達、奇美等均迎來虧損的業績。尤其是具有百年歷史的日系電子巨頭,更是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巨虧。
據悉,韓國面板巨頭三星和LG日子也不好過。三星電子發布的2011財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顯示業務部門去年運營虧損達2200億韓元;LG去年第四季度營業虧損1448億韓元,2011財年凈虧7879億韓元,在看淡2012年歐美市場的同時,LG今年計劃開支縮減15%。
臺灣方面,友達去年第三季凈虧達157.96億元新臺幣,奇美凈虧172.6億新臺幣,董事長、副董事長已雙雙辭職的奇美對外表示,因電視和電腦面板供應過剩,公司今年資本開支將下調40%。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家電產業專家 羅清啟
日系電子巨頭的潰敗更是慘不忍睹。夏普預計凈虧損2900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松下預虧7800億日元(約合102億美元);兩家公司均創下成立以來年度最大虧損記錄;索尼預計本財年虧損達3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虧損。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家電產業專家羅清啟表示,去年以來日本制造業呈現出明顯的衰退跡象,一方面,日元匯率起高、國內需求減弱等諸多不利因素增大了日本制造業的壓力,加快了其衰退的進程;另一方面,地震海嘯引發日本企業資金外流,企業實體層面面臨著流入資金減少和流出資金增大的雙重壓力。
然而,在羅清啟看來,全球大環境的不利影響并不是絕對的,他認為,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將更加動蕩,這對家電企業來說也許是最大利好。因為動蕩形勢將加劇家電產業格局的重組,產業泡沫被擠掉后將騰出新的市場空間,真正具有戰略競爭力的企業將成為這些市場的獲益者。偉大的公司大都是在動蕩期實現超越的,而戰略創新能力是決定企業能否超越競爭對手最關鍵的因素。
推薦閱讀
歐債危機導致歐洲市場需求走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諸如索尼、松下、夏普、豐田等日本標志性的、以出口為主導的企業的外部運營環境。 【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方方)2月7日消息,如果說2011年是日系企業的集體虧損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羅清啟:2012全球家電企業在動蕩中重生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