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中芯國際股東周年大會上拉開了公司管理層內斗奪權的序幕。而就在兩天前,64歲的董事長江上舟突然病逝。
作為公司的扭虧功臣,中芯國際CEO王寧國原本信心滿滿有望晉位,卻在這次大會上被意外地“請”出董事會。知情人士透露,在表決王寧國能否連任時,臺積電、華登投資、NEA均投了贊成票,中投和上海實業選擇棄權,而控股大股東大唐電信則投下反對票。結果,王寧國僅獲得41.79%的贊成票,被踢出局。
王寧國扭虧有功卻意外落敗,各種說辭紛至沓來。有消息稱,股東大會后,某股東代表要求王寧國辭職,并承諾給予其3倍年薪作為補償,被王拒絕。
內部矛盾引發了中芯國際的這場“大地震”,CEO王寧國和大股東大唐扶植的COO楊士寧被視為兩個不同派系的代表。前者負責整體經營管理,后者主管生產和研發,都是公司的頂梁柱。作為職業經理人,王寧國更看重公司短期回報;楊士寧則更了解技術趨勢,希望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內亂爆發后,中芯國際不得不將戰火迭起的內部BBS關閉,互不服氣的“挺王”和“挺楊”兩派員工竟轉戰到了百度貼吧。楊士寧和部分股東認為擁權自恃的王寧國不能以德服人,而另有內部人士更將楊士寧涉嫌逃稅的內部審計文件捅給了媒體。為了打敗對方,他們都不擇手段地放大公司的陰暗面。
2011年7月2日,中芯國際緊急召開董事會,推舉張文義為執行董事。之后,大勢已去的王寧國被迫遞交辭呈,張文義出任公司董事長兼代理CEO,內訌的動蕩局面總算暫告收場。
點評:
王寧國首倡“跳蛙哲學”。他認為,要想在技術研發及市場上有所作為,必須要有“跳蛙”一樣的動力,這一哲學在半導體行業頗有影響力。但作為來自臺灣地區的高管,王寧國對權力哲學缺乏深刻認識,他的“跳蛙哲學”沒能跳出權力爭斗的樊籠。
他被“請”出董事會,其實是大股東大唐電信與公司管理團隊控制權之爭的犧牲品。中芯國際一直希望保持獨立性,在扭虧為盈后,還想引入新股東,而身為央企的大唐則欲將中芯國際變為子公司,進一步提升其在央企中的地位。它以國家安全為由,以應由本土企業主導半導體行業為借口,對按游戲規則辦事的海外股東施壓,而身兼總裁、CEO、執行董事等要職的王寧國對大唐的做法并不茍同,大股東早就有意除之。
中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落后,將中芯國際推向了“本土企業標桿”的殿堂,但堂主的位置并不好坐,這里交集著各種力量,除非王寧國愿意做一個傀儡。
中芯國際內亂自始至終涉及一場公司的政治斗爭,而王寧國身陷公司政治漩渦,卻未察覺到危險性,或者對危險視而不見,其出局就在情理之中了。
人物檔案:王寧國:1946年生,祖籍南京,在臺灣長大,擁有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程系博士學位。2009年11月,王寧國任中芯國際CEO兼執行董事,2011年7月13日去職。
節選自《IT時代周刊》封面文章:2011十大爭議人物
推薦閱讀
市場外,以富士康為代表的大型企業設立的招聘專區尚未清場,但除了三三兩兩的應聘者在四處打探公司待遇以外,市場的工作人員相比之要更多一些。 2月2日,農歷正月十一,位于武漢市閱馬場的起點人力資源市場內,一場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011十大爭議人物之王寧國:權斗犧牲品還是德能難服人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