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汪洋)新年伊始,“黃色巨人”柯達隕落的消息還在耳邊回蕩,曾經創下輝煌歷史的“百年老字號”卻如陷入魔咒一般接二連三的被曝出巨虧的消息。
創立于1891年的飛利浦去年全年凈虧12.91億歐元,如果說此次飛利浦遭遇的10年巨虧算得上是重創的話,那么對創立于1912年的夏普而言,日前創有史以來最大一次虧損的事實便可謂是一場“浩劫”了。
IT商業新聞網獲悉,夏普近日發布公告稱,由于液晶電視價格驟降以及經濟增速放緩,公司預計將在截至3月31日的財年內凈虧損2900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這是自夏普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年度虧損。
夏普因何走上巨虧的道路?客觀因素影響亦或本身戰略方向定位有誤?來年能否從此次浩劫中順利抽身,實現扭虧為盈?會否像柯達一樣因此走上不歸路?
顯示屏優勢獨大 業務單一致失話語權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如果說“屏幕”造就了夏普,那今天“屏幕”也狠狠的讓夏普吃了一“虧”。
記者了解到,作為日本最大的液晶電視廠商,來自液晶電視和液晶面板的銷售收入占到夏普總收入的60%左右,其中彩電業務有2/3依賴于海外市場。
眾所周知,受歐美經濟滑坡影響,彩電市場需求低迷不振,包括夏普在內的一眾日系廠商毫無例外全軍覆沒,紛紛尋找新契機以扭轉不利局勢,但遺憾的是,或許是“船大難掉頭”,全局戰略中顯示屏獨大的夏普卻陷得最深。
業內分析認為,夏普的獨特優勢在其屏幕,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但夏普的虧損并非人們不喜歡其產品,只因全球經濟大環境的不利影響直接作用于夏普的優勢所在,如若不積極應對就只有等待虧損的結局。
產經評論家、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面板產業是國家主導性產業,但相比中國和韓國,夏普的虧損亦從側面暴露出整個日本面板產業格局的多而散(包括索尼、日立、東芝等多家面板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天時地利”的不配合,讓夏普無能為力,由此可以看出,業務的專一讓夏普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如果說只能等待經濟復蘇才能救夏普于水深火熱之中,那么這也便是夏普最需要警醒的問題了。
固守舊業 不舍中錯失盈利時機
有網友如此調侃當前電視平板顯示器市場的現狀:有個笨裁縫每做一件衣服就虧一點錢,卻指望多做幾件以量彌補損失。
記者了解到,同樣身為日系企業,去年11月,索尼、東芝、日立三大巨頭宣布,合并三家的中小型液晶(LCD)面板業務,并以此與日本政府主導的投資基金——日本創新網絡公司(INCJ)合資,成立日本顯示器公司,幫助日本企業在新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勝出正是INCJ的首要任務。
此外,2011年,索尼的電視業務連續第八年虧損,每出售一臺電視就虧損八十美元,11月,索尼將之前的電視銷量預測減半至兩百萬臺。松下預計今年會是其電視平板顯示器連續第四年虧損,因此正在合并工廠、停業及裁員。
與日立、東芝等逐漸縮小電視業務戰線轉向醫療設備領域相比,夏普的轉型并不明顯,與其說其已經向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發力,不如說其在自己的品牌業務與轉型之間持三心二意的態度。
事實上,讓憑借屏幕而家喻戶曉的夏普逐漸淡出自己最具優勢的王牌業務是難上加難,與其他日系廠商一道整合此業務于夏普而言十分不情愿,畢竟,從某種程度而言,這是一種倒退。但是,在固守明知會虧損的家電業務的同時,錯失難得的盈利時機似乎也是必然的。
洪仕斌告訴IT商業新聞網,“屏幕”表面上是夏普的核心,其實未來并不是,與“屏幕”等硬件創新相比,市場的大趨勢是逐漸走向軟件創新,到時屏幕質量再過硬也無濟于事。
蹉跎中的夏普會否步上柯達的后塵,洪仕斌認為,暫時還不好說,柯達的沒落是因為技術被替代,但屏幕仍然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可以肯定的是,如若不改變,夏普將逐漸在市場中失去競爭力。
推薦閱讀
正值索尼預計將出現連續第四年虧損之際,索尼任命平井一夫為總裁兼CEO,接替霍華德·斯金格(HowardStringer)。 【IT商業新聞網綜合】2月1日下午消息,IT商業新聞網獲悉,正值索尼預計將出現連續第四年虧損之際,索>>>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