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出破產消息之前,柯達已經被人們遺忘了十年之久。這個曾經的黃色巨人,因無法適應技術變革而被新對手們遠遠甩在身后,一直掙扎求生。也許,未來柯達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將是在商學院的失敗案例中。
2011年9月30日早晨,羅平一如往常地來到位于樂成中心的柯達中國北京公司。
這一天,他所供職的這家131年歷史的著名影像產品巨頭,傳出正考慮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柯達已聘請了以處理破產案聞名的律師事務所瓊斯德易。柯達股價隨即狂跌54%,至每股78美分,處于38年來最低點;隨后評級機構惠譽和穆迪也將柯達債務的評級下調至“垃圾級”。
羅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從微博上看到這一消息后,他意識到10年來一直踉蹌跌落的東家似乎“燃燒殆盡”了。
對很多人來說,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 Company)能夠生存如此長時間已經是一個奇跡。近年來,柯達并未失去卓越的聲譽,只是被遺忘了,喪失了任何被討論的價值生死問題是個例外,柯達陷入一種更可怕的命運。
12個小時后,柯達發表聲明稱,聘請瓊斯德易律師事務所“只是為了滿足公司所需要完成的各項義務,公司本身沒有提交破產保護申請的意圖”。柯達同時聲稱,仍在尋求變現專利以維持現金流。
無論如何,那個屬于傳統膠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在數碼相機尚未普及的20世紀,柯達是全球家喻戶曉的黃色巨人,一度占據了全球市場的2/3份額。但現在,沒人要用膠卷了,誰還需要柯達呢?
賣專利求生
在進行重組以及試圖構建新業務的過程中,2005年,柯達斬獲美國數碼相機市場銷量第一不過對于擁有百余年歷史的柯達公司而言,這份快樂短暫得猶如幻覺。
1975年,斯蒂文·賽尚在美國柯達實驗室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它不需要膠卷,通過電子方式拍攝黑白靜像,并將它們記錄到音頻級盒式磁帶機上那時沒有人會想到,第一臺數碼相機的研發成功,沒有給柯達帶來方向性的指引,反而成了其百年基業的葬送者。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本周表示,他每天要管理100萬員工,但是其英文卻使用了“100萬動物(amillionanimals)”的字眼。富士康對此回應稱,這是郭臺銘隨口的說法,意為管理類似于“養貓”,而非特指富士康員工是動物。 >>>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