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州的羅徹斯特,巨大的KODAK(柯達)標志掛在這個城市最高建筑的頂端,這個影像產品巨頭的地位如同它鼓動人們拍攝“柯達一刻”那樣閃耀著輝煌的光芒。然而,在這個寒冷的深夜,這個曾經是美國最大的公司總部城市最終聞到了破敗的氣息。
在柯達股價不斷下滑、難以逃離破產命運之際,一些美國媒體記者來到羅徹斯特進行探訪。據紐約時報報道,130年前,喬治·伊士曼就是在這里創立了柯達公司,從此這個城市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工作機會,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生活與成長無憂無慮,甚至連看牙齒的錢都由柯達公司埋單。
在這里,隨處可見伊士曼資助建立的大量慈善事業,包括羅徹斯特大學、伊士曼音樂學校,向當地機械研究院捐過62.5萬美元,還為園藝學校與盲人協會捐款,這些地方今天依然穿行著充滿活力的面龐,而喬治·伊士曼攝影與移動影像博物館門前用以捐款的橡木盒子也保留至今。
然而就像美麗的畫面在暗室里慢慢顯影,如果不處理又會漸漸變暗一樣,柯達公司從1980年代雇用6.2萬名本地人,到如今只雇7000名;從羅徹斯特成為紐約州的經濟領頭羊,創下過最大幅度的工作增長機會,到如今連居民都大量流失,它們的沉浮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對于今后的走向,柯達發言人克里斯托弗·維倫達在給各大媒體的郵件里傷心地寫道:“羅徹斯特130多年來就是我們的家,它仍然會是。 ”
柯達的衰落加劇了當地人的痛心。在伊士曼故居擔任講解員的詹姆斯帶著驕傲回憶稱,他曾搭乘柯達公司車輛走遍全美,為正在拍照的游客留下了他們本人的照片,而這是他做過的“最棒的工作”。
羅伯特2003年退休前在柯達公司工作了35年,而且曾與世界級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和優素福·卡什共事,“我們為成為這個公司的一部分而驕傲,我們把個人的投資與榮耀全部寄托在它身上,我們與世界上最有能力的人一起做事。但所有這一切坍塌了,就像你發現你親近的人是個壞家伙一樣,你想‘怎么會這樣’? ”
柯達的衰落并非一朝一夕。近十年以來,柯達希望公司員工接受其他培訓以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比如醫藥技術、影像技術或光學技術,甚至希望他們自己創業。而曾經遠遠高于全美平均年薪水平的柯達公司,現在的薪水早已大幅度降低。連這里的居民人數都大幅縮減,從1950年的33.2萬人到如今只有21萬人。
柯達曾經并不缺乏創新,有許多公司是從柯達業務創新而來,比如血檢設備、數碼X光設備等,全都在醫院、軍事單位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甚至是最早發明數碼相機的企業——早在1975年,世界第一架數碼相機誕生在柯達實驗室,但柯達始終沒能引領數碼技術的潮流。
在柯達工作了18年的斯蒂夫于2000年辭職,他認為公司面臨數碼技術顯得非常無能。而他現在已經是一名網絡圖像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使用的部分技術還是他當年從柯達公司學到的。“在柯達工作感覺很沮喪,但薪水可觀,”他說,“它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品牌,它讓羅徹斯特人享受到了巨大的福利,但沒能進入數碼時代讓我覺得痛心。 ”
柯達留下的工業奇跡可能難以復制,它的公司與所有相關產品工廠在當地占地1200英畝,現在改造為伊士曼商業園,仍有近7000人在那里工作。
當地市長理查德認為柯達申請破產也是個現實的選擇,因為這樣一來它就能繼續運營,公司規模縮小,退休人員會得到經濟補償。但沒有人覺得它的地位還會重新輝煌,“我們當然會產生懷舊的心情,這個消息傳來時這種感覺還放大了,但我們不能在懷舊的基礎上規劃未來。 ”
曾經的輝煌被沉悶的灰色取代,在柯達公司的建筑群上,KODAK的金色招牌在夜色中依然可辨,今后,它會繼續變暗還是重新閃亮?
推薦閱讀
柯達的“認輸”談不上是轟然倒塌,從某種程度上講,對無法突破傳統輝煌束縛的柯達而言,這是一個必然,只因其引領了曾家喻戶曉的膠片時代而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身影。 【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一直以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百年柯達與一個城市的沉浮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