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31年歷史的“黃色巨人”柯達準備申請破產保護。長期以來,他們一直希望抓住任何一種可行業務作為救命稻草,以維持公司運營。
部分評論家將柯達品牌的近期滅亡歸咎于以下原因:
--創新失敗。
--從模擬相機到數碼相機的轉型失敗。
--無法抗衡逐步興起的手機攝像頭。
事實上,上述分析都不是柯達衰敗的真正原因。柯達的失敗在于不理解消費者拍攝照片的用途,以及照片拍攝完成后的處理方法。
在分析消費者拍攝照片的目的以及柯達犯下的大錯前,我們先看一下其它媒體給出的柯達失敗的兩種原因:手機攝像頭已經取代獨立功能相機,以及柯達創新失敗。
專用相機已死
美國科技博客網站ReadWriteWeb科技專欄作家約翰·保羅·蒂爾洛(John Paul Titlow)稱,柯達的失敗緣于手機攝像頭的統治力。
蒂爾洛使用圖表作為依據。他以照片分享網站Flickr為例,顯示了蘋果iPhone攝像頭對于幾款數碼和單反相機的優勢。
蘋果iPhone 4已成為Flickr上最流行的拍攝工具蘋果iPhone 4已成為Flickr上最流行的拍攝工具
然而,這份圖表并不能說明一切,我下載了Flickr數據,并對過去一年通過幾款流行相機和手機上傳至Flickr的照片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Flickr的所有照片中,使用手機攝像頭拍攝的圖片僅僅占據大約3%。實際數據可能還略高一些,因為Flickr并不能完全確認出手機攝像頭拍攝的照片,但是其比例還是非常小的。
手機拍攝的照片只占Flickr照片總量的很小一部分手機拍攝的照片只占Flickr照片總量的很小一部分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柯達相機所拍攝的相片只占據上述Flickr相片總量的6%,佳能和尼康在該領域占據統治性地位。
柯達相機拍攝的照片數量較少,無法與佳能和尼康相比柯達相機拍攝的照片數量較少,無法與佳能和尼康相比
必須承認的是,Flickr中的相片數量只有Facebook的5%,我們可以使用Facebook數據再重新分析一遍,但相信結果不會有明顯出入。
創新失敗
柯達出現的財務問題并不一定是因為創新失敗,或者從打印到數字拍攝的轉型失敗。事實上,柯達參與了數碼相機興起的每一個進程。
許多人說柯達敗于數碼時代,但這家昔日巨頭在1975年就制造了世界上首臺數碼相機許多人說柯達敗于數碼時代,但這家昔日巨頭在1975年就制造了世界上首臺數碼相機
--柯達電氣工程師史蒂夫·薩森(Steve Sasson)實際上在1975年“發明”了數碼相機。
--柯達與尼康合作在1991年推出了專業級數碼相機,像素數達到了130萬(現在你可以使用不到100美元的價格購買一部1200萬像素相機)。
--1995年,柯達發布首款傻瓜型(point-and-shoot)相機。
柯達的一項主要資產就是專利組合,這也是柯達高管一直希望出售的。柯達也一直在起訴蘋果、RIM,認為后者侵犯了其手機中的相片預覽專利。
照片拍攝用途變化
那么,柯達沒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柯達錯誤的認為,人們在拍攝完照片后還會繼續將其打印出來,但是這種事情越來越不可能發生。
從專用相片打印社到自動終端機,柯達在這一領域堅持的時間太長,本應早早放棄。柯達近期已經將商業戰略專注于打印機和墨水,但是其數碼相機市場份額只有可憐的2.6%。
在膠片相機時代,人們拍照的主要目的是留下回憶。照片通常會保留很久,直至在鞋盒中毀壞。但是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近期的調查顯示,個人攝影已經從單純的回憶工具轉換成了強調通訊和個體身份的載體。
數十年前,人們只會打扮整齊,前往照相館拍照留念;如今,攝影已經成為日常活動數十年前,人們只會打扮整齊,前往照相館拍照留念;如今,攝影已經成為日常活動
研究人員發現,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青少年和年輕人。這一轉變恰好得到了潛在技術和社交網絡平臺的“無阻礙”(Frictionless)照片視頻分享的支持。“無阻礙”意味著簡化了從照片拍攝到通過社交網絡分享的過程。
但是從技術層面來講,攝影技術的真正轉變源自手機的拍攝質量得到了一定保證。現在很多手機配備的攝像頭至少是500萬像素,在人們決定使用手機攝像頭拍攝還是專用傻瓜相機拍攝時,500萬像素分辨率成為了做出決定的關鍵因素。
但是從我們的Flickr數據來看,使用手機拍攝照片的潮流仍在增長,但其它數碼相機也依舊流行。
無阻礙照片分享
無阻礙照片分享的真正催化劑是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絡和Posterous、Tumblr等輕博客的即時照片上傳功能。特別是iPhone,它促進了Instagram、Hipstamatic等流行專業照片分享應用的普及。
iPhone提供了良好的拍照體驗和成像效果,大有取代低端卡片機之勢iPhone提供了良好的拍照體驗和成像效果,大有取代低端卡片機之勢
從這種角度講,照片分享更多的是用于通信,而不是個人回憶。照片旁邊一般還加上一些注釋,供朋友“贊”(like)一下和發表評論。
個人攝影的另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從記憶工具轉換到通信媒介,如今這些照片都已變成“臨時”照片,照片拍攝和上傳的絕對數量限制了照片的“保存時間”。
當然,這種模式還會因為Facebook時間線(timeline)等功能發生變化,時間線功能用于照片回憶目的,希望更加輕易的查看較早照片。
需要指出的是,在2011年,Facebook的照片上傳總量達到了大約700億張,一些人還預計該數字接近1000億張。從這個角度講,Facebook才是全球最大的相片分享網站。
很難預計柯達在未來攝影領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即便是進行公司重組,他們依舊需要與尼康、佳能以及其他在硬件和技術領域更加強大的公司競爭。
攝影業如今的真正價值在于軟件以及分享、分銷平臺,柯達需要創造奇跡,在成為這一領域的重要廠商。但是在分析所有可能性后發現,柯達的扭轉良機可能已經失去。
推薦閱讀
全球PC出貨量將少于預期,市場對此反應并不明顯。MarketWatch駐舊金山記者克拉姆認為,這只能說明微軟的反應非常遲鈍。 1月14日消息,微軟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 2012)中表示,全球PC出貨量將少于預期,市場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照片拍攝用途變化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