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你可能常會看見,有人拿著手機,不時對著手機說幾句話,他在干什么呢?
他很可能是微信、米聊等移動IM(即時通訊)產品。
掌上移動社交 溝通方式驟變
超過5000萬,這是截至11月底微信的注冊用戶數。超過1億次,這是微信中主打交友的“搖一搖”功能的日啟動率。
今年1月,騰訊推出了移動IM產品微信,僅靠口碑,便在白領中快速升溫。
為什么移動IM的成長如此迅速?“對手機用戶來說,這類新產品和服務滿足了他們移動社交的新需求。”騰訊聯席首席技術官熊明華如是解釋。
“多人群聊”的功能讓其輔助完成工作成為可能。劉樂君說,如今,微信團隊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微信中完成的。
通過查找一定距離的人,進行溝通交流,拼飯、拼車、看電影等各種應用不斷產生。在當下“半熟社會”較突出的環境下,這種多維化的社交思路,更顯出其價值所在。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跨界跨平臺跨形態的創新產品,微信、米聊等移動IM產品有可能為行業和用戶帶來一場新溝通變革,豐富人們的溝通模式,推動彈性社交的快速普及。
產業格局重構 短信欲將何往
“在有無線網絡的條件下,我常常是選擇用微信向朋友傳遞信息,而不是短信因為說話比打字更方便,還省錢。”微信使用者張芙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微信的數據顯示,30M的流量可以發幾千條語音,如使用流量套餐,費用約在5-10元間,即使按照1M流量1塊錢價格計算,也僅相當于300條短信。更何況,在無線條件下,這筆花費是可以省略的。
與此前的Q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不同,新型移動IM基本都具有深度綁定手機通訊錄的特性,對短信等有較強的替代能力,這給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的壓力也漸趨加大。
今年9月至10月中旬一份對全球31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三成的運營商都表示網絡通信軟件導致他們通話和短信收入下滑,3/4的運營商對未來移動應用帶來的沖擊感到擔憂。
運營商已開始行動。中國移動(微博)在原有飛信外,新近又推出了移動IM產品飛聊。聯通的沃友和電信的翼聊也已上線。特別有意思的是,飛聊中還特意增加了合計免費發送免費消息條數及節省費用的統計項目。這種“左右互博”,正彰顯出移動通訊產業格局的重構之勢。
當然,在正面迎戰的同時,合作也在開展中。比如,微信和聯通的聯姻今年9月,廣東聯通和騰訊旗下產品微信達成首輪合作,主推“省內使用微信免流量費”服務。
熊明華在回答有關微信將來與運營商合作的問題時明確表示,“未來不排除與各種運營商的合作,不排除各種合作的方式。”
同質化隱憂 未來爭什么
微信、米聊、口信、飛聊……作為一個移動IM發燒友,張芙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手機的移動IM類產品。
她所顯示的,正是當下移動IM市場競爭紛起的態勢國內此類產品已有十幾家。
“競爭激烈,代表大家都認可這個方向。”北京小米科技(微博)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直言,“米聊作為小米整體三駕馬車之一,在小米的整體戰略中與手機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前,小米董事長雷軍也多次強調,米聊等軟件產品是小米未來商業模式的主要產品。
熊明華則明確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會是騰訊主要的平臺級的產品。“騰訊最核心的產品是通訊,QQ是即時通訊,微博是異步,微信介于兩者之間,三者可形成有效互補。”
當然,在看似繁榮的背后,問題依然存在。首當其沖的是同質化?v覽當前各家產品,語音對講、圖片、文字……基本大同小異。米聊的“握手”與微信的“搖一搖”異曲同工,查看“附近的人”幾乎已是標配。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走差異化發展路線已勢在必行。
微信看重對高端用戶的吸引力,日前新推出的微信3.5版,加入了動態二維碼身份識別,并支持100多個國家的短信注冊,主打國際化。
飛聊在對講中增加了變音功能,在原音外,還有“海豚音”、“娃娃音”、“低音炮”、“擎天柱”等選擇,并與飛信打通。
米聊的涂鴉、星座運勢、求緣貓、校園大PK等功能,凸顯出對年輕學生群體的重視。
“互聯網是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用戶的需求是不斷被發現不斷被滿足的。”熊明華將2011稱為“微信年”,“明年希望微信能繼續火。”他說。
熊明華的信心來自于當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以及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在他看來,這將是產業競爭的關鍵戰場。
推薦閱讀
盡管第三財季的利潤高于預期,但戴爾同時表示,今年余下時間內銷售漲幅將繼續放緩。舊金山投資公司RobertW.Baird分析師杰森·諾蘭德(JaysonNoland)稱:“戴爾開始遠離無利可圖的業務! 11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即時通訊爭奪戰:同質化堪憂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6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