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代工業的核心——成本,“老大”富士康和“老二”偉創力的不同解答,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過去三年,如果說富士康的挑戰是為了應對成本極致追求帶來的企業形象危機,那么偉創力需要面對的則是實實在在的經營壓力。偉創力2008財年虧損6.8億美元,2009財年更是巨虧61.35億美元,2010財年也僅錄得1859萬美元的微弱盈利。
直到剛剛結束的2011財年,偉創力才稍稍喘了口氣,其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1年財報顯示,其收獲了同比30倍的凈利潤增長,達到5.96億美元。
與富士康依靠規模和成本制勝的“快生活”相比,偉創力走出虧損的路徑則是,試圖擺脫苛刻而很難賺錢的“蘋果們”,轉道產品周期相對緩慢、規模更小但利潤相對優越的升級產品。
6月2日,偉創力深圳福永廠區生產設備廠長黃富坤向記者強調,公司從去年以來的淡出消費電子的思路,今年更為強化了,“從重視諸如蘋果、戴爾等規模大但生產和銷售周期短的PC、消費電子產品,轉向了單次量小但生命周期更長的通訊、醫療電子、大陽能等產品”。
處于食物鏈底部的偉創力試圖證明:“少即是多”也可以適合代工業者生存。
偉創力扭虧路徑
依靠低利潤、大規模的模式經營下去難以為繼
6月2日,本報記者走入全球代工老二偉創力公司位于深圳二線關外的福永生產基地。員工宿舍隨處可見的隱形防護欄,依舊能明顯地感覺到企業管理者緊繃的神經。
除了臨時增設的防護欄,偉創力深圳福永廠區去年還花大力氣提升員工福利,這包括:足球場、鍵身房、網吧、常設心理咨詢機構,以及按深圳市政府規定給每位員工(含作業線員工)購買的社保、住房公積金等等。
“公司在社會責任上的投入成本增加,長期來可以為公司經營帶來收益。”黃富坤對記者稱,過去幾年代工業的殘酷廝殺或已經證明,繼續依靠低利潤、大規模的模式經營下去難以為繼。
以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為代表的消費類產品,給渠道和生產兩個環節的利潤越來越低,這種模式無限循環下去的結果勢必是,企業經營目標與社會責任的背離。這是因為單純向“規模”要“利潤”,其結果將是對成本的極致追求。
偉創力在走另一條路。據偉創力醫療部中國區營運副總裁孔嘉明介紹說,2010年以來,偉創力大刀闊頭地砍掉了訂單數量最多的筆記本、PC、手機等事業群,將其統一整合到一個部門旗下,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收縮公司在消費電子類產品上的投入以及收入預期;另一方面,偉創力將業務重心轉向了包括醫療設備、通訊、新能源在內的新興業務。
“新業務收入去年占到公司整體收入的20%,還不是很多,但是它是一個未來。”偉創力相關人士說。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微軟英國的一位負責人AcademicEvangelist也確認說:“比起Windows7來說,Windows8不需要在內存、硬盤空間、處理器等方面進行增強。對英國學術界來說令人興奮的是,Windows8能夠同時在Intel、AMD、ARM的芯片上運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偉創力代工邏輯:拋棄薄利項目轉向新興業務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7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