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有話
近段時間來,北京中關村可謂噩耗連連,先是太平洋數碼城傳出6月停業的消息,繼而鼎好、海龍等老牌電腦城又傳出了年內商業面積縮減50%,明年中關村購物中心商業面積要至少壓縮3萬平米,部分區域甚至將直接拒絕小型數碼檔口承租經營。這些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就有業內人士表示痛心疾首,稱興旺一時的電腦城模式將從此走向末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本人倒覺得未必。
中關村雖然遠在北京,但作為國內經營數碼電子產品的勝地之一,本人也曾借著出差工作的機會去逛過了多次。和廣州的電腦城相比,中關村的確“氣勢磅礴”得多,不僅經營面積超大,貨品種類也十分全面,本人就曾經買到過一些在廣州的電腦賣場里遍尋不到的稀罕玩意。平心而論,就電腦城的規模和管理水平而言,中關村的眾多賣場著實要比廣州的電腦城高上幾個段位,可為什么廣州電腦賣場火爆依舊,中關村卻率先傳出了停業、減少商業面積的消息呢?個人尋思,這里面的原因恐怕不僅僅是電腦銷售行業利潤日薄西山、網絡3G銷售沖擊傳統賣場這么簡單,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還在行業之外。
眾所周知,這兩年來我國正在進入通脹通道,地產市場無比繁榮,即使如今住宅市場被限購令、限貸進行壓制,資金仍然止不住地涌向地產領域,商業地產正在取代住宅地產成為行業里熱錢重點關注的對象,這市場一熱了,鋪租自然也就節節攀高。據統計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0年,短短兩年間,中關村電子商鋪的租金漲幅已經超過20%,十平米不到的檔口的頂手費就超過了20萬,這對于目前只能算是微利行業的數碼產品經銷商來說自然是一股不小的壓力。但是作為“房東”,電腦城商務地產的持有者,顯然不會因此就變得仁慈起來。據了解,太平洋數碼城之所以停業,很大程度就是因為其和房東北京大學沒有在續租計劃上達成意見的一致。而鼎好、海龍所謂的壓縮商業面積也并不代表著未來它們不做出租生意了,小檔口、小商鋪它們不要,可是有實力的大型經銷商來開專賣店,它們仍舊高度歡迎。
在某種意義上,此次所謂的電腦城危機更多像是房東們展開的一次清除劣質客戶的自發行動,而并非數碼產品銷售的電腦城模式本身走向了盡頭。事實上,即使在PC普及率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的大中城市,電腦城仍然是消費者購買數碼電子產品的首選渠道。和衣服等單位金額較低的產品不同,數碼產品涉及的購買金額往往較高,而且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因此走進實體店先試用后購買的傳統模式顯然還將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要不然國美、蘇寧這樣的家電大賣場干嘛紛紛叫著要轉型產品全覆蓋的3C賣場呢?
推薦閱讀
韓國公司三星電子今日發布聲明表示,已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及地方法院遞狀,控告臺灣LCD液晶顯示面板大廠友達及其宏碁等部分客戶,涉及侵害其多項專利,要求禁止相關產品進口至美國銷售。 【IT商業新聞網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中關村之變 電腦城正在走向末路?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7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