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汪洋)惠普繼08年上演多重門之后再次聚焦公眾的目光。因存在過熱及破裂問題,公司再次召回16萬個筆記本電腦電池。出于保護合作伙伴,惠普拒絕透露電池生產商。消費者無從知道電池生產商,也必然不能避免繼續購買問題電池筆記本電腦。惠普是真的不能說嗎?還是不想說?
“我認為惠普在做一件非常正確的事情,惠普是在為消費者考慮,消費者好惠普就好”。中國惠普產品經理叢明就此評價召回事件。
可以說惠普在電池召回事件上創造了一個奇跡:5年多來的五次召回行動、同批銷售產品分3次召回、此次召回只是新增電池組和一個筆記本電腦型號,惠普似乎已經習慣召回,還是在挑戰消費者的心理極限?不得不開始懷疑其召回的真正動機。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為我們做了可能性的分析:(1)此次召回事件屬于偶發事件;(2)樹大招風。戴爾、宏碁、華碩等均發生過產品召回事件,但惠普畢竟是PC業老大,卷入了價格戰,中高端產品由自己操刀,一些低端的其他產品線則由代工廠生產,低端產品存在能力問題;(3)和供應鏈之間發生矛盾。惠普在業內的影響力不可忽視,以此來制衡電池生產廠商;(4)或受第三方力量的推動,作秀意義更大。基于以上,李易表示,“公關作秀”的可能性更大。
公關作秀成全了誰?
惠普
IT商業新聞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惠普之所以不對外公布電池生產廠商,按照行業規范,是符合行規的。惠普與供應鏈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合作協議,約定彼此保密。電池出現問題,生產廠商很大可能對惠普做出了金額上的賠償,這種雙方獲利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就這一觀點,法易網CEO王豐昌與李易達成了一致。 此時,看似撲朔迷離的事件漸漸浮出了水面,公關作秀的成分得到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肯定。
叢明表示:“只能打碎牙齒自己咽下去。我們不能透露電池廠商的名字,但又必須公示這個消息,以免消費者發生更大的危險。頻繁召回會使品牌受到損失,但也只能這樣。”言語之中吃了啞巴虧的惠普似乎在承受著巨大的委屈。讓自己與消費者一道站在了受害者的角度,博得了消費者的更多理解。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似乎也有著另外一層含義的詮釋:這家曾經在眾目睽睽的央視315晚會上將筆記本高燒問題歸罪于蟑螂的公司,是欲擒故縱,想表示自己有擔待,想借此挽回自己的品牌形象。
據悉,此次存在電池過熱問題的筆記本電腦是從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期間在商店和在線銷售的。距今已有三、四年的時間,憑心而論,科技信息時代日新月異,ipad已經威脅PC市場,此時此刻還會有多少人使用該批電腦,更何況此次擴展的召回版本范圍不是很大,表面看召回事件對惠普是壞消息,惠普也將自己置于受害人的位置,但是正如惠普當事人所說此次召回并不會影響其實際營收。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微軟正式面向中國用戶發布OfficeforMac2011中文版辦公軟件。微軟OfficeforMac2011中文版全面兼容Windows和Mac平臺,向Mac用戶提供微軟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軟件等功能。 微軟正式面向中國用戶發布Office>>>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惠普召回公關秀背后:消費用戶已不重要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7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