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蘋果公司在輕視中國用戶多年后突然腦筋急轉彎,大舉進軍大陸市場,很多國人的日子就變得充實起來。去年排隊買iPhone 3GS,今年排隊買iPhone 4;上個月排隊買iPad,這個月排隊買iPad 2;昨天已經排隊買了iPhone 4,今天還要接著排隊,因為iPhone4又出白色版了……日子就在排隊的亢奮中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都有期待,生活多么美好!
網上流傳著一條微博:“iPhone用戶三大愛好:游戲、拍照、發微博。安卓用戶三大愛好:刷機、重啟、換電池。塞班用戶三大愛好:摔手機、摔手機、摔手機。山寨用戶三大愛好:鳳凰傳奇、鳳凰傳奇、鳳凰傳奇。”這條微博充滿了“果粉”式自戀,其實在安卓、塞班和山寨用戶眼中,蘋果用戶的三大愛好就是“排隊搶購、排隊搶購、排隊搶購”。對于鐵桿的蘋果粉絲來說,不排隊的人生幾乎是不完整的人生。
如果我們打算列出一個排隊“名人堂”,前十名都是蘋果粉絲將不會有任何問題。iPad發售,北京三里屯蘋果店第一位用戶排隊50個小時; iPad 2發售,三里屯店第一位用戶排隊16個小時;蘋果上海浦東店開張,第一位用戶排隊60個小時;iPhone 4上市,上海香港廣場蘋果店第一位用戶排隊77個小時……與他們相比,世博會時號稱世界盛況的沙特館排隊8小時簡直不值一提。
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看到哪個想買蘋果產品的人買不到。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個個精通在iPhone上發射小鳥或者在iPad上切西瓜,因為家里幾乎都有。差異只在于你是新品上市當天買到,還是兩周后買到,亦或是三個月內買到。盡管如此,果粉們永遠習慣把蘋果新品上市的每一天當作世界末日來搶購,仿佛晚一天拿到新出的iPhone 、iPad,就像劉翔晚一秒沖過終點,一切都將失去意義。
蘋果粉絲何以如此熱衷于搶購,這是個問題。是因為熱愛蘋果的科技嗎?可iPhone4已經進入全面拋貨了,同樣的iPhone4出了個白色版竟然又引起搶購風潮。感謝仁慈的喬布斯,只給iPhone設計了黑、白兩種版本,蘋果要是像諾基亞、三星一樣經常給手機配備橙、藍、綠等幾種外殼,果粉們就算排隊排到春蠶到死絲方盡,也還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是因為熱愛蘋果的時尚嗎?蘋果浦東店開幕時,大熱的iPad及iPhone 4都沒有在中國內地發售,店里的iPod、MacBook等產品在全市任何一家稍具規模的數碼賣場都能買到,甚至只要挪挪腳步,2分鐘走到馬路對面就有正大廣場百思買的蘋果專柜,可粉絲們就是要在蘋果店前扎上帳篷蹲守兩天,等到早晨蘋果店開門時像英雄一樣歡呼。
人們很難理解果粉們的排隊心理,參照藥家鑫律師“激情殺人”的辯護靈感,這種行為或許可以解釋為“激情排隊”。大家充滿激情地去搶鹽,3月份上海的鹽被搶光了;大家充滿激情地去搶洗衣粉,4月份上海的洗衣粉又被搶光了;大家充滿激情地去搶蘋果,于是每個月蘋果的產品都被搶光了。
當然把蘋果和柴米油鹽相提并論,果粉們是會憤怒的。事實上對于搶鹽和洗衣粉這些沒科技含量的東西,媒體的確在嘲笑:這幫人哪根神經搭錯了?而對于搶蘋果這樣高品位的產品,媒體則抱有充分的熱情。每次只要蘋果新品上市,一定有記者蜂擁前來采訪排隊的果粉,第二天人們也一定能從報紙上看到一張大幅照片:某人懷抱著某款蘋果產品,在眾人的歡呼中臉上神情陶醉無限。旁邊注明:“某某人在通宵排隊28小時后,成為當天蘋果店買到新品的第一位用戶。”
今天那些激情的果粉常常讓人想起上世紀90年代同樣激情的追星族。那是華語樂壇最好的年代,也是內地追星文化最瘋狂的年代。那時的粉絲也不愛睡覺,徹夜在華亭賓館的樓下齊聲高喊“Andy我愛你”什么的,這是港臺歌星來萬體館開演唱會時報上必見的報道。后來有一天娛記們醒了,他們在問自己:難道粉絲們瘋狂的叫喊、徹夜的守候才代表流行文化?慢慢報紙上再也不報道那些對偶像圍追堵截的粉絲了。今天我們還在聽譚詠麟、劉德華,就算他們老了,也可以聽周杰倫、蔡依林,不過早沒人半夜扯著脖子喊得他們睡不著覺。
可是粉絲文化沒有消失。只是年輕人從華亭賓館蹲守換成了陸家嘴扎帳篷,黃牛們從萬體館倒票換成了在蘋果店倒手機,媒體的炒作從娛樂版換成了IT版,家家都有劉德華、張學友的磁帶換成了家家都有iPhone和iPad……一切都不一樣了,一切又都一樣!
推薦閱讀
法國互聯網公司Miratech的一項新研究對比了報紙讀者和iPad讀者的閱讀模式。通過眼球跟蹤技術,研究得出結論:iPad讀者和報紙讀者的閱讀時間相差無幾,在iPad上的用時是1分13秒,而在傳統報紙上則是1分11秒。 北京時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熱衷搶購的果粉 激情的追星族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7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