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婕 深圳報道
65億美金鯨吞美國國家半導體,德州儀器所為何來?
“縱觀芯片產業歷史,凡是在恰當時機抓住機會的公司都獲得了很好的發展。”5月18日,德州儀器全球首席執行官Richard K Templeton訪華期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模擬芯片市場復合增長率非常高,“我們看到了機會,而且在財務上,我們也擁有這個能力抓住機會”。
為了支付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的費用,5月17日,全球最大的模擬芯片生產商德州儀器(TI)宣布發行票面總額為35億美元的4種債券。
該交易不僅是德州儀器歷史上金額最高的一筆并購,也是2006年以來金額最高、規模最大的芯片行業并購交易。巧合的是,幾乎同一時間,德州儀器的競爭對手英飛凌也以1.006億歐元收購奇夢達位于德國的12英寸晶圓廠。有關芯片廠商“規模化生存”的議題再次被提起。
高溢價收購邏輯
過去一年,德州儀器采取了積極的擴張策略:利用龐大的現金興建新廠、購并其他同行的工廠,同時擴大在中國與印度的銷售與工程團隊。
去年,德州儀器花費10億美金收購了Spansion位于日本會津的兩座晶圓工廠,增資5億美元擴大其位于達拉斯、弗萊新以及美惠工廠的產能,收購了中芯國際與成都政府合建的8英寸晶圓生產工廠并增加產能,總耗資10億美元。
德州儀器對美國國家半導體的收購無疑將其此輪擴張推向頂峰。
根據Databeans發布的報告,2010年模擬半導體市場的規模為420億美元。德州儀器在該產品線領域營收達到59.8億美元,占有全球市場14%份額。而2010年國家半導體的收入約為16億美元,市場份額為3%。
長期以來,德州儀器與國家半導體一直是競爭對手。兩家公司每家都有其獨特競爭優勢。德州儀器有3萬種模擬產品、廣泛的客戶影響力以及業內領先的制造技術,包括世界上第一個12英寸模擬芯片生產工廠。國家半導體有12000種模擬產品,特別在工業市場占據強勢地位。
彭博社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半導體產業發生196樁并購交易,這些交易的平均規模為1.298億美元。與之相比,德州儀器所支付的差價相當于平均值的4倍以上。
“我們考慮的重點不是高溢價,而是投資回報率。”Templeton說,國家半導體的管理團隊在提高利潤率和精簡開支上做了很好的工作,這將在完成收購后提高德州儀器的盈利能力和不計收購成本的每股收益。經過計算,這筆收購將給公司帶來非常好的回報。
Templeton說,國家半導體在工業領域有很好的市場表現,在新能源領域、廣義電源基礎研究方面有優勢,這將加強德州儀器在這些產品領域的表現。
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稱,在全球穩壓器IC市場,2010年德州儀器居于龍頭位置,國家半導體位列第三。在全球LED驅動IC市場的情形同樣如此。德州儀器與國家半導體分別占據前兩位。收購能夠令德州儀器領跑全球電源管理IC市場。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身家500億美元的“股神”巴菲特,至今共捐出83億美元,雖然金額不足好友蓋茨的1/3,但已足以令他超過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和芯片商英特爾創辦人摩爾,成為僅次于蓋茨的全球第二大慈善家。 財經《福布斯》雜志19日公>>>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7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