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郎振 北京報道
在剛剛平息了原國美董事局主席陳曉對于國美經營問題的“指責”之后,國美似乎又陷入了與供應商的矛盾之中。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國內某知名家電品牌廠商負責人表示,國美內部正在醞釀對供貨商采取新一輪的“高壓”政策,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將供貨商每月的返點由去年的16%提高至19%以上。對此,國美副總裁兼新聞發言人何陽青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堅決予以否認,“提高3%的說法根本不存在,這是一種猜測。”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就在國美和蘇寧“斗法”門店數量以獲取更大利潤的同時,家電廠商們已經逐步不再桎梏于大連鎖,而開始探索自己的渠道經營策略。
關于“來自供應商的收入”
有關國美的爭議始終都未曾終止。
日前,有報道稱,國美將把供應商的返點費由原先的16%提高到19%。如果國美返點費的費率按照19%來執行,將會使國美的凈利潤實現大幅度提高。
但是,何陽青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不存在這樣的說法。“經過去年下半年的努力,國美的綜合毛利率從17.04%提高到了18.39%,但是我們去年的凈利潤率也就只有4%,如果把返點費率提高3%的話,就意味著凈利潤率將會大幅提升至7%。”
“如果這個消息屬實的話,那么國美在資本市場上肯定是會受到追捧的,股票也會出現大幅上漲,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何陽青告訴記者。
在曝出此消息的當天,國美電器(HK.0493)股價并未出現波動,不漲不跌,最終以前一日收盤價2.750港元/股收盤。
與此同時,記者也未從其他主要家電制造商處得到相關“返點費提高”的信息。一位國內大型家電制造商高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我并沒有聽到提高費率的消息,應該是謠傳,如果真的提高,我們的經營就會很困難,大連鎖渠道一直都是比較強勢的。”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國美在陳曉時代與黃光裕時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傾向于通過談判來解決廠商分歧,而后者是依靠強勢的門店數量來打壓供應商,國美是“打”出來的。
對此,何陽青告訴記者,打壓供應商的說法不能成立,這句話是對國美25年來經營理念的一種曲解。
一位國內大型家電制造商高管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目前在經營過程中,供應商與大型連鎖賣場的博弈還是存在的,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無論是以前的黃光裕時代和陳曉時代,還是現在的張大中時代都存在這一現象。”
“場地的費用主要還是看品牌是否強勢,在談判過程中,如果某一個品牌很出名,可以‘以量取勝’,單位面積的投入產出比很高,那么這塊場地的費用就會相對便宜,反之亦然。”前述高管告訴記者。
某大型彩電制造商高管還告訴記者,在國美和蘇寧的2010年年報中均提到了“來自供應商的收入”,這部分費用主要包括進場費(簽訂費用確認函之后國美直接從貨款中扣除)、門店促銷費用、節假日促銷費(簽訂費用確認函之后國美直接從貨款中扣除)、賣場管理費、銷售提獎等,“不過,在2009年國美宣布取消進場費之后,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觀。”
對此,何陽青表示,2009年國美已經取消了進場費,目前在零售終端繼續產生的費用主要是大型節假日、供應商與國美共同制定的階段性營銷的費用,這里是國美和供應商必須投入的,是為了促進銷售。
制造商集體博弈渠道
在與家電大連鎖的博弈過程中,制造商們也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選擇嘗試自建渠道。
據了解,目前國美、蘇寧在主要家電廠商中的銷售占比開始呈現下滑趨勢,創維在國美、蘇寧等大型連鎖的銷售占創維國內銷售20%多一點,而美的的這一數字僅為12%左右。
有家電業界人士表示:“我們的銷售渠道已經開始多元化探索,當地連鎖家電賣場、百貨商場、超市以及二三級城市的專業渠道對整體銷售貢獻更大。”
日前,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格力電器自己不會生產冰洗產品,但是可以讓格力電器的專賣店渠道銷售海爾的冰箱和洗衣機產品,這也是一種渠道的互補。
有家電業界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海爾的渠道在北方區域有著很強的優勢,如果其渠道銷售格力的空調,而格力的空調專賣店渠道銷售海爾的冰箱和洗衣機,這對美的的壓力將是很大的。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雖然蘋果于今年1月曾宣稱為配件供應投入39億美元,但觸摸屏的生產仍然受到限制,這是造成iPad2存貨緊張的關鍵因素。 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市場需求過于強烈,iPad 2陷入了供不應求的尷尬局面中。對此有關人士認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制造商自曝國美進場秘密:場地費主要看品牌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7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