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軟和Skype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微軟將以85億美元現金收購Skype,該并購交易已經得到兩家公司董事會的批準;而華爾街分析師則認為,微軟的下一個獵殺目標就是“黑莓”(BlackBerry)手機的母公司RIM。在中國,黑莓正竭力進行市場推廣促銷,但依然門庭冷落。
1 華爾街無情拋棄黑莓
新快報記者查閱多倫多股票交易所資料后發現,RIM這家加拿大公司的股價已經由4月28日的53.83加元,直落到5月10日的43.28加元,在不足兩周的時間里,約20%的公司市值灰飛煙滅;若從今年2月的近期股價高點70.5加元衡量,RIM的股價已經下跌了40%。人們不禁要問:這只是RIM的問題,還是整個手機行業都出問題了?
對比之下,蘋果公司在經歷了CEO病休的危機之后,今年其股價已從326美元爬升至目前的350美元,最高時達364.9美元;而摩托羅拉自從轉向Android系統后,造血能力持續改善,股價由前一段時間的23美元上升至25.54美元;諾基亞與微軟結盟盡管被華爾街看淡,其股價也由7.89美元回升至8.74美元,且在5月4日還分紅0.55美元/股。
美國國家銀行財務分析師克里斯·湯普森(Kris Thompson)在報告中這樣闡述:“消費者變化無常,他們才不會去購買僅為追趕已在市面存在一段時間的智能手機的產品。”他還對黑莓最新款智能手機能否及時上市表示懷疑。
2 微軟啃下Skype后再收購黑莓?
在剛剛召開的“黑莓世界大會”上,除了發布早已不新鮮的黑莓平板電腦PlayBook及一些新款手機外,最讓人意外的亮點是: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SteveBallmer)出現在舞臺上,并成為發布會現場的明星。
據悉,微軟已與RIM達成協議,今后黑莓手機及平板電腦將把微軟必應(Bing)搜索引擎作為默認搜索引擎和地圖服務供應商。事實上,微軟已經意識到,今天的趨勢不再是電腦,而是智能手機;微軟想要生存且繼續保持霸主地位,就必須在移動領域有所作為,而現在他們是落伍者。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微軟已經推出了Windows Phone 7并且與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諾基亞建立了戰略聯盟;但這還遠遠不夠,所以分析師認為,收購黑莓是個合情合理的選項。
市場咨詢公司ParksAssociates的分析師HarryWang認為,微軟目前手中擁有480億美元現金需要投資增值;如果RIM的市值下降到150億美元,它將成為微軟一個很誘人的收購目標。目前,RIM的市值僅237億美元,而兩周前還是293億美元。如果沒有什么意外因素出現,按照目前的下降速度,RIM的市值下降到150億美元并不出奇。
此外,分析師還認為:微軟喜歡與昔日競爭對手合作,也是一個重要前提。在歷史上,微軟與曾經只使用網景瀏覽器的互聯網接入競爭對手AOL合作;也與Real-Networks握手言歡,后者曾在新興數字媒體市場上與微軟競爭。微軟還苦苦追求雅虎,最終與雅虎達成協議,雅虎在自己的網站上采用微軟搜索引擎。
最近數年,黑莓手機市場份額已遭蘋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 智能手機蠶食。無疑,RIM也希望通過與微軟達成新交易止損。微軟的目的無非是想讓Bing成為移動搜索領頭羊。但歷史經驗表明,這類交易不能給雙方帶來多大希望。
對于黑莓方面來說,蘋果現在市值超過了3200億美元,分析師們認為,這個經濟規模使RIM在研發開支方面無法與之進行競爭;另外,根據IDC最新數據顯示,雖然黑莓手機在智能手機出貨量上暫排第三,但三星和HTC的年增長率很高,按增長能力來看,他們要超過RIM也不需要花很長時間。
IDC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
品牌 今年Q1發貨量 今年Q1占有率 去年Q1發貨量 去年Q1占有率
諾基亞 24.2 24.3% 21.5 38.8%
蘋果 18.7 18.7% 8.7 15.7%
黑莓 13.9 14% 10.6 19.1%
三星 10.8 10.8% 2.4 4.3%
HTC 8.9 8.9% 2.7 4.9%
注:發貨量單位為百萬部
3 與iPhone 和Android雙線作戰
目前,對于黑莓來說,最尷尬的境地是——同時與蘋果iPhone和Android 雙線作戰。雖然i-Phone與Android也是競爭對手,但是在絞殺黑莓的市場占有率,搶奪其客戶方面,雙方卻出奇地步調一致。
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會議上,對分析師這樣闡述:“這個季度我們售出了1410萬臺iPhone,銷量同比增長91%,大大超過IDC估計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64%的增長。而RIM這個季度只售出了1210萬臺黑莓手機,被我們輕松擊敗。我們已經超越RIM。我不認為他們在可以預測的未來能夠追趕上我們。創造一個軟件平臺并說服開發者支持一個第三方平臺,這對RIM來說是個挑戰。”
而來自Android方面的挑戰更是讓黑莓如坐針氈。雖然從單一品牌來看,黑莓比任意一個品牌的Android手機都領先,但是Android手機卻擁有集團作戰的優勢。知名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最新研究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谷歌Android超越了黑莓,成為全美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ComScore 還稱,今年一季度,美國約有7250萬人使用智能手機,同比增長15%;而美國市場是黑莓手機的立足之本,不容有失。不僅如此,蘋果iPad與Android 平板已搶了先機,黑莓的平板電腦PlayBook才剛剛面世,距離形成規模效益還有相當距離。《紐約時報》甚至這樣評論說:“PlayBook目前只能算是半成品。”
不過,黑莓方面也想到一個對策:在軟件方面,不采用Android系統,卻模擬Android軟件的運行來達到挖Android 墻腳的目的。一個名叫“Android App For PlayBook”的虛擬軟件,號稱可以將Android系統下近30萬種軟件移植到黑莓的平板電腦上來使用(黑莓手機還沒有相關計劃)。
如果該計劃成功,或許能讓黑莓在平板電腦上縮短與Android平板的差距,但也有后遺癥:開發者只需要開放Android 應用軟件及游戲就行了,兩邊都可以銷售,為什么還要單獨開發Play-Book專用的軟件及游戲呢?對于這樣的問題,可能RIM已經有所預見,最近他們向開發者免費贈送了數量可觀的PlayBook,而這款產品的零售價為499美元。
4 中國市場門庭冷落
日前,記者在某大型百貨公司的黑莓新品手機上市路演現場看到,這里一片冷清。該展示區正對著百貨公司的主電梯,是消費者的必經之路;可是,記者仔細觀察后發現,經過的人流雖然很大,但是駐足觀看展示的消費者人數非常少。
記者向各大手機連鎖賣場查詢后得知,黑莓手機是洋品牌手機里銷售情況最差的。一家大型賣場的經理表示,“并不是廣告做得不夠,‘黑莓’的知名度還是挺高的,很多消費者都點名試用了,但經過綜合比較下來,他們最終絕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摩托羅拉、蘋果iPhone以及HTC等。”
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表示,“黑莓手機的優勢在于電子郵件推送服務以及加密功能;美國與中國有巨大的文化差異,美國是以‘電子郵件驅動’的社會,而中國則是以‘短信和微博驅動’的社會。”
5 機型落伍占有率低是瓶頸
即使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價格競爭問題上,RIM如何應對摩托羅拉、聯想、三星、HTC等Android陣營的合圍,也是一個難題。
分析師楊群說:“黑莓在華的最大問題還不是價格,而是速度。比如他們正在國內市場推廣的新品8520Curve智能手機,2009年下半年就已經在海外市場上市了,在中國卻剛開始做市場路演與銷售,時間滯后一年半,實在讓人懷疑黑莓是否真的重視中國市場。”
另據知名市場調研公司數據顯示,黑莓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無論是零售渠道市場,還是運營商訂制綁定市場,均排在前十名之外。
背景新聞
為追上谷歌和蘋果 微軟85億收購Skype
5月10日,微軟宣布85億美元收購Skype;而在此之前,該業務一直是e-Bay旗下一個不賺錢的部門。業界認為,這是一個賭注,一個微軟針對谷歌與蘋果的賭注。
微軟表示,Skype擁有1.7億多網絡用戶,這些用戶去年使用的語音和視頻電話通訊時間是2070億分鐘。微軟希望利用這個用戶的忠誠度,把Skype技術應用到各種產品中,希望這樣做能夠把Skype用戶轉移到微軟的其他產品上。
業界對于微軟付出85億美元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目的存在許多疑問,但這些疑問都不是問題,對于微軟來說,Skype是否能夠讓它在關鍵的消費者市場領先于競爭對手,特別是領先于谷歌和蘋果,才是真正的問題。至少Skype的用戶規模提供了這個潛力。
有分析認為,微軟不必把Skype轉變為一個獨立的盈利中心。微軟的其他產品可以通過采用Skype的技術得到改善。比如可以把Skype技術添加到實時通訊產品的組合中,如Outlook、Mes-senger、Hotmail、XboxLive和Lync。微軟還能夠把Skype添加到Windows Phone產品中。
對于手握480億美元現金的微軟來說,錢不是問題,如何整合與消化Skype,并將其用戶轉化成效益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微軟成功的收購經歷
1、美國網絡廣告軟件開發商和服務商aQuantiv
交易額:60億美元
2007年期間,在谷歌收購美國網絡廣告公司DoubleClick之后,微軟也出手收購aQuantiv,與之較勁。
2、財務軟件開發商Navision
交易額:14.5億美元
Navision為丹麥財務和商業管理軟件開發商,2002年被微軟收購。目的是加強微軟商業解決方案部門的實力,尤其是提高微軟該業務在歐洲市場的影響力,但效果甚微。
3、設計和制圖軟件開發商Visio
交易額:13億美元
微軟于1999年收購Visio,其產品融入Office套件。業界估算每年可給微軟帶來數億美元收入。
4、企業搜索服務商FAST
交易額:12億美元
微軟于2008年初收購總部位于挪威的企業搜索服務商FAST,成效難以評估。
5、財務軟件開發商GreatPlains
交易額:9.4億美元
2000年12月,微軟宣布收購GreatPlains,稱交易額為9.4億美元。據說沒帶來收入增長。
6、自動語音技術開發商TellMe
交易額:8億美元以上
微軟收購Tellme后,已將后者技術整合到微軟體感游戲設備Kinect等產品當中。
7、移動軟件開發商和服務商Danger
交易額:5億美元(外界估算)
微軟于2008年初收購Danger,目前已經被并入Windows Phone 7手機平臺開發。
8、德國互聯網公司Greenfield Online
交易額:4.86億美元
微軟于2008年收購Greenfield Online,后者旗下擁有購物比較網站Ciao。
9、早期網絡電視服務商WebTV交易額:4.25億美元微軟于1997年收購WebTV,并更名為MSNTV,但此舉仍不奏效。數年前微軟關閉了該業務。
10、網絡電子郵件服務商Hotmail
交易額:4億到5億美元之間(外界估算)
微軟于1998年收購Hotmail,后其成為MSN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但是隨后被谷歌Gmail超越。
11、英國游戲開發商Rare
交易額:3.75億美元
微軟于2002年收購Rare,去年為微軟研發出Kinect體感游戲,已成為微軟銷量最高的產品之一。
微軟失敗的收購經歷
成功的收購最終會被知曉,但是失敗的收購就不一定廣為人知了。日前,微軟前高級副總裁李開復披露了幾樁微軟失敗的收購案。
1、雅虎
2008年,微軟出價446億美元收購雅虎,但最終沒有與大股東談攏。2009年7月,雙方宣布已就在互聯網搜索和網絡廣告業務方面進行合作達成協議。
2、Nuance
Nuance是最大的專門從事語音識別軟件、圖像處理軟件及輸入法軟件研發、銷售的公司。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語音識別軟件Naturally Speaking就出自于Nuance 公司。李開復提議微軟收購,但是微軟只愿出1億美元,該公司現在值60億美元。
3、Google
李開復稱曾提議收購Google,但微軟嫌當時對方開價20億美元太貴。目前谷歌的市值約1700億美元。
4、Overture
據披露,微軟還有意收購Overture 網絡廣告公司;但其后該公司被雅虎在2003年以18.3億美元并購。
5、Youtube
網絡視頻公司YouTube也曾有意賣給微軟,但一直沒有成交。直至2006年,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YouTube。
6、DoubleClick
微軟曾想收購網絡廣告公司Dou-bleClick,彌補自己的弱項。但2007年,該公司被谷歌以31億美元的價格搶先收購,進一步鞏固谷歌在網絡廣告市場的領先優勢。
推薦閱讀
英特爾今日在聲明中表示,第一季度股息已被上調至21美分,上調幅度為16%。去年11月12日,英特爾將季度股息上調至18美分。 5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周三將季度股息上調至21美分,由于企業增加技術開支推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鮑爾默驚現黑莓大會 傳微軟下一獵物是黑莓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7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