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從第一臺個人電腦誕生,宣布了個人計算時代的到來。三十年間,我們見證了創新技術帶來的無數令人欣喜的發展節點和對人類生活的改變,特別是近十年來這種變化尤為凸顯,2003年首款兼容32位的64位計算處理器誕生,2005年世界首款雙核x86處理器開啟多核時代。這些新技術的出現,大大推動了電腦的發展。時間走到2011年,在PC發展的而立之年,又會出現什么新的突破呢?
“PC行業發展三十年來,應用不斷趨于融合,無論是個人用戶對移動互聯、高清、3D游戲以及其他多媒體的綜合應用,到企業用戶從大型數據中心、云計算、物聯網的商業運算需求,而這些融合應用的需求更需要像APU這樣的融合技術的支持。我很高興看到AMD的Fusion APU產品應時而出。” 在中國IT行業扎根20余年的資深人士和移動互聯網專家鄧元鋆如是說。回想二十多年前,鄧元鋆在使用第一臺電腦時,他欣喜于通過輕敲鍵盤延伸自己的智慧;現如今,作為AMD大中華區領軍人物的他,正帶領著這個行業的創新先鋒企業,致力于引領整個PC行業進入全新的加速計算時代!
真融合加速產業發展
步入PC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用戶的應用需求日益多元化和視像化,更注重PC所帶來的用戶體驗,而正是因為這種應用需求的改變,GPU在其中的作用愈發的重要,而與CPU的協同配合也成為這種融合需求的關鍵和重點,如何能將CPU和GPU實現真正的融合從而實現整個產業實現全新的“蛻變”?2011年3月1日, 融合多核處理器和支持DirectX11獨顯性能的革命性產品--AMD Fusion APU在中國發布,以協同計算、彼此加速的獨有優勢,帶領行業跨入加速計算的全新時代。這一全新架構堪稱處理器自x86架構問世40年來的巨大進步,無疑是個人PC誕生三十年來的全新拐點。
APU“融合”CPU與顯卡為一身, 實現了革命性的“異構計算”,能實時分配CPU與顯卡擅長的工作,真正實現了“協同計算、彼此加速”,使日常運算擁有超級運算一樣的效果。同時,APU也成功地解決了功耗的問題,實現了低能耗下的最優解決方案,APU的最低功耗只有9瓦,可使終端全天候電池續航時間長達12小時。所以說APU已不是一項單純的技術革新,而是一種未來計算的“真融合”引擎。
“在未來,人和世界將是隨時隨地相連接的。”而鄧元鋆的眼中,未來人機界面創新、用戶體驗改善的基礎是PC架構的改變。“未來,多種多樣的應用會不斷地改變人們的生活,APU的出現,正在讓這些未來的應用變成可能,變成融入人們生活的‘看不見的計算’。其實,終端用戶更看重的是最終體驗。而要實現看不見的計算,必須需要APU所代表的CPU與GPU真正的融合。在多種應用同時進行的時候,依然得到流暢的體驗。”鄧元鋆概括。
APU打造全新生態系統
不過,要讓整個PC行業快速邁入新時代,并非AMD一家公司就能完成的。在鄧元鋆心中,一家優秀的公司是要推動整個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最優秀的公司要關注的就是整個產業鏈的打造,無論你做芯片做的多么好,但如果沒有包括軟件、硬件、終端、應用等在內的整個產業鏈的配套,是不能稱之為成功的。”鄧元鋆如是說。
因此,我們看到,APU剛一問世,不僅很多的OEM廠商紛紛推出基于APU的筆記本、一體機及平板電腦,針對APU進行優化的IE9、Adobe Flash、暴風影音等也相繼問世,從而讓用戶在第一時間感受到APU帶來的加速體驗。“APU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開發商可以利用這個開放的平臺研發出很多應用,正是有整個生態系統合作伙伴的協作,才能夠把APU在圖形處理、視頻處理、3D顯示等方面的性能完全發揮出來。 在PC發展三十年的新拐點,AMD希望能夠協同產業鏈共同打造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參與開發,讓更多用戶受益。” 鄧元鋆說。
讓我們大膽地展望,基于APU的產品在整個產業鏈的推動下,一定會不斷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從臺式機、筆記本、平板電腦到高端的超級計算機,云計算,物聯網,從豐富多彩的小型移動終端到智能家電領域等,必將對不同行業的發展產生越來越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推薦閱讀
思科昨天宣布精簡的運營模式,將重組銷售、服務和工程部門,集中關注于“推動網絡和互聯網發展的5大領域”——路由、交換及服務、協作、數據中心虛擬化及云計算、視頻和企業轉型架構。 思科昨天宣布精簡的運營模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C發展三十年 融合加速產業發展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