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舟電腦也開始沖刺創業板時,業界的質疑聲此起彼伏。難道創業板真的沒有門檻了嗎?果不其然,這家有“價格屠夫”之稱的國內PC廠商,很快就被創業板拒之門外。
神舟電腦在3月22日上報了上市創業板的招股說明書,并開始接受創業板上市審核,這也是它第三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早在6年前,神舟電腦股份公司控股股東新天下集團在香港申請上市未獲通過;2008年,不甘失敗的神舟沖擊國內中小板同樣未果。
上市申請書遞交當晚,這家PC公司就收到了中國證監會創業板發行監管部的否決通知。盡管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并沒有透露具體原因,但業界對此心知肚明。
神舟電腦被創業板拒之門外,與其過分集中的股權結構不無關系。神舟電腦控股股東為新天下集團,此次發行前持有神舟電腦股份總數的83.52%。而新天下集團股東為神州電腦創始人吳海軍及其母親吳吉玲,兩人分別持有91.30%和8.70%的出資額。也就是說,吳氏家族掌握著神舟電腦的絕大部分股份——如此集中的控股,怎么看都不像是上市公司,反倒更像“個體戶”。
另外,創業板非常看重企業的成長性。而神舟電腦近兩年來的財務數據顯示,2009年,其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2%和23%;2010年,其營收和利潤同比增幅卻分別只有7.53%和13.16%,遠低于2009年。因此,雖然從利潤絕對值看,神舟電腦已經達到創業板要求,但從增速看,公司在成長性方面明顯比較欠缺——這或許是創業板看不上神舟電腦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際上,目前,國內本土二三線PC品牌整體處境尷尬,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平板電腦的入侵,電腦行業發生了新一輪的洗牌,本土廠商在這輪洗牌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而由于在電腦核心部件成本以及原材料采購上的精打細算,再加上受益于國家的出口退稅政策,神舟電腦以“超低價”招牌,在這場淘汰賽中“頑強”存活著。
然而,即便僥幸活下來,也并不代表神舟電腦就能上市。招股書(申報稿)顯示,神舟電腦主要從事PC整機及其部分零配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上市募集到的資金,將用于其在昆山筆記本電腦研發生產基地建設與主營業務相關的運營項目上。不難發現,神舟電腦單一的傳統PC硬件建設,顯然不在創業板“兩高六新”范圍之內。
眾所周知,創業板有“兩高六新”標準,即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模式。只有具備高成長性又缺少資金的企業,才會謀求去創業板上市。從目前PC業利潤日益微薄的情況來看,神舟電腦明顯不符合這樣的標準。
沖刺創業板被拒絕后,不少人士認為神舟電腦應該去嘗試登陸中小板。但七喜電腦前幾年在中小板掛牌上市,日子并沒有好過起來,這也意味著國內發展模式單一的PC企業的上市路,并不那么好走。
推薦閱讀
上述國家和地區的蘋果專賣店將于當地時間上午9點開售iPad2,而特定授權零售商和蘋果在線零售店(www.apple.com)將在當地時間凌晨1點開售iPad2。此外,Wi-Fi版iPad2將于5月6日在中國內地上市。 北京時間4月27日晚間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神舟電腦上市屢遭拒 本土PC顯尷尬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