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費加羅的婚禮》中的阿爾瑪維伯爵還是擁有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商人?對大賀典雄來說,這絕不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選擇題。
他是慕尼黑音樂學院的歌劇科班畢業生,他被譽為CD之父,他成功將索尼公司帶入20世紀的娛樂盛典……你很難捕捉到他的靈動、機敏與浪漫氣息,他的一生都在勇于嘗試“別人想不到的事情”。
2011年4月23日,大賀典雄永遠離開了他的舞臺,那個承載了他傳奇一生的舞臺。
大賀典雄畢業于東京國立藝術音樂大學,深受歐洲古典樂的影響,從小鐘情于歌劇。初出茅廬的他曾寫信向索尼公司抱怨卡帶的音效問題,此后便深得索尼高層領導的賞識。年少輕狂時的這一舉動不僅改變了大賀典雄的一生,更使索尼公司從單一制作電子產品的小公司成長為廣泛涉足音樂、電影、游戲等多元發展的大企業。在今人看來,將索尼的成就歸因于大賀典雄的廣闊視野與敏銳洞察力并不為過。
早在加入索尼公司之前,大賀典雄便將自己的音樂激情付諸實踐,他曾為索尼錄制了東京藝術大學交響樂團的第一盤卡帶,并在《德國安魂曲》中親自擔任男中音獨唱。彼時的總裁盛田昭夫先生曾這樣描述早期的大賀典雄:“他看上去思維活躍,對古典音樂總能侃侃而談。他從不掩飾自己,能夠就事論事很有魄力。”
1953年,在索尼公司的支持下,大賀典雄獲得了前往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學習古典樂的機會。沉潛于浪漫派氣息濃厚的德國小鎮,親臨歐洲古典藝術的廣博與深邃,使他“獲得了從未有過的震撼”,通過其自傳《指揮家與總裁》,我們可以了解23歲時的這段歐洲留學經歷深深影響了大賀的人生理念,不僅從專業知識方面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加從心性膽識方面觸發了大賀典雄的思考。
學成歸國后的大賀典雄并不想加入索尼公司,相較于“上班族”他更傾心于“藝術家”的身份,但在總裁盛田昭夫再三努力與多方游說之下,29歲的大賀典雄正式成為索尼公司的一員,從此打開了他自己的大門,也打開了索尼公司的另一扇大門。
大賀典雄成為索尼公司的決策者之后,憑借敏銳的洞察力與高層次的專業素養,在大膽設計革新產品的同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影響世界娛樂業的風潮。在多方投以反對的呼聲之下,1988~1989年僅兩年的時間里,他獨自接洽最終成功并購了美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和電影公司,把索尼這家日本電器企業推到了引領國際娛樂潮流的風口浪尖。
在他的領導下,索尼公司于1982年、1992年與1999年開創了CD、MD、SACD全新音頻記錄格式。他領銜屬下團隊成功研發采用數字音頻格式,制造了20世紀后期影響人類文化行為的一次次娛樂革命。他全然不顧飛利浦公司對CD容量限制為60秒的意見,將德國指揮家富特文格勒執棒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長度74分42秒定為CD的最大容量的故事在業界廣為流傳。
晚年的大賀典雄深諳交響樂指揮之道,指揮過包括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圣彼得堡愛樂這樣的世界一流名團,曾于2001年隨東京愛樂樂團來華巡演,由于日程過于勞累體力不支昏倒在指揮臺上。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姚穎)
推薦閱讀
并不是所有的平板電腦公司都能像聯想一樣提供OS解決方案,搜狐IT電話連線了國內十余家平板電腦廠商負責人,受訪者的看法基本一致,廠商要參與核高基立項的平板電腦項目,國內OS這一塊存在短板。 4月25日消息,近日,>>>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