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數十年的三公預算悶包之后,科技部走出的這一小步,堪稱中國政務公開與反腐制度化走出的一大步。
科技部這回一騎絕塵,被媒體曝率先公布三公消費預算——這消息讓人亦喜亦憂。喜的是終于有人打破這個悶葫蘆了,憂的卻是千萬不要出頭的椽子先爛,被萬眾打量甚至挑剔之后,嚇著了后來者,“三公”的悶葫蘆又關了起來。
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旅游這“三公消費”有如過街老鼠,一直人人喊打。然而,三“碩鼠”雖身形龐大,人人看得見影子,真身卻一直躲在黑洞之中,讓人雖欲誅之而無從下手。
今年始,這仨“碩鼠”可能會有點著慌。
先是兩會前,溫家寶總理對網友果斷承諾:三公消費應該管得住,必須管得住。“我們能夠做到,最根本的是兩條,第一條就是公開透明,就要讓任何一項行政性支出都進入預算,而且公開讓群眾知道,接受群眾監督;第二條就是民主監督。”
其后,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應聲透露了三公消費公開的具體時間表,“希望公款消費、行政經費和項目建設的資金明細表明年公開。”科技部如今在“三公”消費預算公開方面的一枝獨秀,更給還悶著的中央其他部委和各地方政府擊一猛掌:“三公”消費必須走向公開透明與民主監督。
對科技部這一次4000余萬的“三公”消費,輿論迅速回應,叫好者和挑刺者均聲音嘹亮,兩者都有道理。作為倡導“賽先生”的決策部門與主管部門,科技部的率先垂范,是眾望所歸。而向來被歸并為“清水衙門”的科技部,恐怕相對而言,在“三公消費”方面也更經得起公眾打量。
但是,對高達4000萬的“三公”開銷,公眾依然頗多質疑。如果更多的部委揭開“三公”面紗,結果又會如何?有沒有可能索性縮回洞中,不再見光?君不見中石油的天價公費酒單,已經惹翻了眾議?
事實上,這種習以為常的擔憂,恰恰證明了公開透明制度的必要。只有公開成為常態,任何想縮回去的企圖都只是一廂情愿,不被法規允準,更不被中央決策層與公眾所認可,只有到了那時,“碩鼠”們才被迫走到陽光下無所遁其形。
因此,科技部的走到陽光下,值得大聲叫好,但還遠不夠徹底。一來,預算公開的細節是否到位,尚值得推敲;二來,預算公開必須與支出公開相輔相成,所以,秋后我們還得細細地在陽光下算支出賬才成;三來,對中央部委而言,也許很多“三公”消費發票,都不需要在部委內部支出,而自有下屬部門、地方政府“孝敬”,不是早就有“跑部錢進”一說?所以,僅有科技部的一騎絕塵是不夠的,我們迫切地等待著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務公開,把所有政府賬本一總公開,才能讓總理的“三公”零增長落到實處,也才能讓積重難返的腐敗冰山被陽光融化。
從這個角度說,經過長達數十年的三公預算悶包之后,科技部走出的這一小步,堪稱中國政務公開與反腐制度化走出的一大步。
推薦閱讀
涉及的產品有甲骨文數據庫11g,Fusion中間件,應用程序服務器和PeopleEnterprise平臺等。甲骨文數據庫服務器這次會進行6個漏洞的更新,其中2個可能導致黑客無需使用用戶名登錄,就可以對數據進行遠程控制。Fusion中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科技部打開三公消費的悶葫蘆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