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技術出身。這些年來,我一直在關注技術的發展。我最深的體會有兩點,一是創新是圍繞人的創新;二是云計算跟軟件、跟互聯網有關系。互聯網是用戶推動,軟件是技術推動。
云計算是全球化的產物,要有世界的眼光。云將來是整體的,又是具體的。各個地方云計算的服務像銀行,有中央銀行,也有地方銀行,既是集中的,又是分布的。
我們這批推動者都有理想主義情懷,我們在中國,一定能把事情做起來。再所謂天時人和,天時是云計算這個時代,人特別重要,我跟他們幾個人是比較核心的,有軟件、有互聯網,有臺灣,有日本,有硅谷。一個共同的特征,我們都是華人。我們經常見面,經常交流。做這個東西,我們都有價值觀的訴求,而不止是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做這個事情,能把產業推動起來,實現中國的云戰略。正是這個共同的云夢想,把我們聚到了一起。
三年前開始,云計算是IT行業一個天翻地覆的大事兒,使整個計算機行業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做投資前,從亞信、網通,到做寬帶資本,都希望做對行業有影響的事,而不是天女散花式的投資。投資的出發點有兩點,一是技術變革的革命性,二是云的發展需要與政府合作。因為這兩個特點,第一個我是從產業鏈進行投資,從服務器、芯片、操作系統、系統集成,到數據中心,都需要推動,形成產業鏈共同推進的狀態。第二是云基地與北京經信委、亦莊開發區合作,他們提供樓房,提供地方,我們參與,把云計算作為地方新興戰略產業的重要部分。既有市場的力量,又有政府的力量,這樣推動起來,會更系統、更快。基金可以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投資一些企業,將產業鏈上下游聯系在一起。
云計算應用很重要,比如服務器,比如寬帶,一定要給用戶解決問題,否則就變成概念了。Super Micro服務器就很明確,實現了節能減排,過去十臺服務器,現在一臺就夠了。過去用unix的大型機,現在用戶x86的小型機就可以了。同時用硬的東西帶軟件,我們的服務器這塊今年生產6萬臺,實現銷售6個億,我們跟IMB、HP競爭,這是很真實的。
云服務我們實際上已經離不開了,比如說gmail是云服務,李彥宏的搜索是云服務,移動的短信也是云服務,存在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器上,給用戶推送過來,騰訊的即時通訊也算云服務。
通過云計算,我們建設一個更加智能城市。云是基礎設施,就像電沒有發明之前,世界是黑暗的一樣。云沒有出現以前,我們的環境是不智能的。
比如電網就應該向電信學習,電信早就做了,按流量、時段、用戶計費。隨著能源問題日益突出,電網也一定要有這套東西。電的技術,過去100年一直來沒有什么改變。云計算是把計算、通訊行業的技術放到電力里面去。云計算放到哪兒,哪兒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對比工業文明,我認為計算機主機的發明,相當于蒸汽機的出現,互聯網的出現,相當于交通網絡的出現,而云計算的出現,相當于電的發明,電氣化時代到來,標志著工業文明已經基本完成了。云計算實現了,知識社會就會實現。
推薦閱讀
美國知名科技娛樂業創投基金公司ElevationPartners共同創辦人羅杰麥克納米預言,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是前途渺茫的業務,毫無希望可言,可能已經走到循環期中停止增長的階段。 4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田溯寧:騰云之勝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