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林泉)忽視了市場需求,產品最終將會被用戶拋棄。曾經豪言挑戰微軟Office的夢已經破滅,永中科技創始人曹參卻似乎還不明白這一點。
“二流產品賣三流的價,但最終敵不過一流的產品和盜版。”曹參說。面對即將破產清算的永中科技,曹參認為,永中office的失敗,并非敗給微軟,而是敗給了盜版。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永中科技1周后破產清算:叫板微軟office成追憶》引發了業界的熱議。一家曾一心挑戰微軟在office領域霸權的公司,在獲得國家數千萬元的科技投入,且產品有望進入“核高基”項目后,卻因經營不善以致被債權人逼入破產清算境地,讓業界不勝唏噓。
“盡管永中科技經營困難,如果能夠獲得國家‘核高基’項目的資助,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企業也許能夠走出困境。”一位核高基專家如此表示。
“如果”終究只是“如果”。無緣“核高基”,是因為永中科技的重組。2010年,永中科技投入1萬元與華軟投資無錫合伙企業投資2500萬元建立了永中軟件,永中科技以知識產權使用權入股,換回1251萬元股權。意外的是,擔任永中科技的副董事長的曹參,在新成立的永中軟件中,被排除在董事會行列之外。由此,為一個永中Office軟件的專利開始了兩伙人的爭斗,“核高基”終成泡影。
可是,如果沒有核高基,就不辦企業了嗎?“申請不到核高基就破產,說來說去還是依靠政府的錢在支撐。”一位網友一針見血地說。
永中科技重組,誘因還是業績不佳,經營艱難。
曹參提供的銷售業績顯示,2005年永中科技銷售額沖高到2071萬元以后,2006年就下滑到888萬元,2007年更是降到549萬元,2008年為613萬元。
談及失敗原因,曹參歸結于盜版,哪怕是價格戰,他也并不認為是不敵微軟。
“很多國內廠商都會借助低價來打敗競爭對手,我們的產品比微軟Office要便宜很多。”曹參說。
他以2011年Office市場的售價為例,稱目前微軟Office正版軟件的售價為4899元,而永中Office售價約1000元,僅為微軟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但微軟這家一流公司的產品盜版現象橫行嚴重沖擊了市場。”
同樣的外部環境,同樣的盜版威脅,為何永中受到的威脅就比價格更高的微軟還要大?如果說微軟有windows壟斷為基礎,那么永中office也有國產背景和政府扶持。
“二流產品賣三流的價,但最終敵不過一流的產品和盜版。”曹參的這句話才接近問題的實質。所謂“一流”,換言之,是更加符合用戶的需要。然而,永中Office在這方面走得有些偏。雖然在起步上落后于國外軟件是事實,但永中office并無讓人愛不釋手的突出特色也使其用戶忠誠度得不到保證。
曾任《IT經理世界》主筆的冀勇慶認為,由于目前中國盜版嚴重的現實,國內通用軟件公司只有把自己產品的銷售目標定位于政府采購、政府資金扶持和大企業(一般也是政府背景)身上。這也使得他們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與政府勾兌方面,反而越來越脫離最終用戶的需求,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政府裝模作樣地采購一點,到了辦公人員的電腦中卻無人問津。
離開了“核高基”的懷抱,永中科技無奈破產,證實了這一點。
冀勇慶還認為,忽視知識產權保護,不注重生態圈的建設,不團結和不愿意擁抱變化、擁抱新的商業模式(如互聯網模式)等,都是本土軟件企業陷入困局的內因。
事實上,如果注重用戶需求,從用戶角度出發,也將不難克服以上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忽視用戶。
推薦閱讀
瓊斯曾是惠普亞洲區的高級副總裁。據惠普向加州高等法庭提交的訴訟文件顯示,惠普稱,瓊斯于2月11日使用USB存儲設備復制惠普的戰略和財務計劃、銷售數據、員工數據等“專有、寶貴”信息。該訴訟文件顯示,瓊斯在復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永中科技敗于盜版是表象 忽視用戶種禍根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