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一年賣掉了超過1500萬臺iPad之后,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這樣一個并不新奇的領域:平板電腦。微軟、宏基、富士通等等PC巨頭在這一領域已經耕耘十數年,然而卻始終沒能引燃平板電腦的導火索。在PC領域呼風喚雨的巨頭英特爾,也只看到了MID(移動互聯網設備)的開始,未能猜到其結局,最終只能憑借上網本聊以自慰。
2011年,PC固有的競爭格局行將崩塌,上網本也即將壽終正寢,無數IT廠商正在邁著堅定亦或是忐忑的、有力亦或是輕柔的步伐,開始它們對于平板電腦的“跑馬圈地”,因為它們堅信:憑借蘋果公司一己之力,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吃掉高達數億臺的潛在市場規模。
30多年之前,蘋果的Apple II型個人電腦也曾經創造過類似于iPad的輝煌,但1981年夏天出現的IBM PC,以及隨后出現的PC兼容機,逐漸后來居上占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2011年的“平板圈地”運動,所涉及到背景和面臨的局面異常復雜,現在若想預測未來的格局,難度非常之大,因為沒有哪一個廠商能夠穩操勝券,一手遮天。由多個廠商組成的技術同盟,將成為影響戰局的決定性力量。
對于平板電腦來說,最終的應用模式和體驗如何,往往取決于三個方面:核心硬件(微處理器)、操作系統和終端設備供應商。蘋果是目前惟一一個看似孤軍奮戰的廠商:iPad的處理器是自家的A4(A5),操作系統是自家的iOS。但實際上蘋果并非一個人在戰斗,其處理器背后有ARM的架構和三星等品牌的代工生產。
目前,平板電腦領域的核心硬件廠商主要有如下幾個:ARM架構處理器的幾大制造商——高通、德州儀器、英偉達、飛思卡爾等,以及PC領域的處理器巨頭:英特爾。在操作系統領域,主要的選手包括蘋果的iOS、谷歌的Android、微軟的Windows Phone 7(以及未來的Windows 8)、RIM的BlackBerry Tablet OS(以及新收購的QNX)、惠普的Web OS。而終端設備供應商,則數不勝數,幾乎所有的PC廠商、智能手機廠商甚至顯示設備廠商、消費電子廠商都加入了這場圈地運動。
如果想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如果消費者想購買一款發展前景良好的產品系列,那么上述三個方面至關重要。即便是蘋果,在核心硬件方面也需要合作伙伴的強力支持,因此各種各樣的技術同盟將會在平板圈地運動中相繼涌現。我們列舉了最具代表性、對未來競爭格局影響最大的一些技術同盟:它們有的已是多年伙伴,有的則是剛剛牽手,還有一些同盟尚未形成,但我們仍然展望了其同盟的可能性以及同盟后的得失。 上一頁1 2345678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據外媒日前報道,這臺i-Pad2被稱作黃金歷史版,最吸引眼球的是,產品正面邊框是用罕見的7500萬年前海生無脊椎動物菊石化石制作而成。更獨特的是,他們將具有6500萬年歷史的暴龍龍骨碎片鑲進石頭中。 正面邊框用化石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平板圈地7大技術同盟:微軟英特爾同床異夢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