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當賀丹(化名)前往北京中關村海龍電子市場選購容量為8GB的金士頓U盤時突然發現,這個小小的U盤竟然比她前天詢價時貴了20元。逛了好幾個攤位,多家經銷商明確告訴她,日本地震讓存儲器供貨緊張,如果現在不買,過幾天說不定還會漲個5塊、10塊,商家手中的存貨也不多了。
多位金士頓經銷商告訴賀丹,“現在很多網上的存儲產品報價都是地震前的老價格,沒來得及修改,你肯定拿不到貨。”當本報記者以單位采購金士頓U盤為名向金士頓經銷商提出購買80個U盤時,經銷商直接回復稱沒貨。
日本地震到底對金士頓的存儲產品市場供貨有沒有影響?金士頓在中國市場難道真的出現了脫銷?帶著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報》記者展開了一番調查。
金士頓存儲器領漲
自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發生以來,這個“彈丸之國”對全球存儲器市場的影響開始迅速傳導,離日本并不遠的中國市場率先有所反應。3月15日,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內存制造商金士頓,其在中國的代理商便開始對中國市場上的部分存儲產品供貨價進行了上調。據本報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此次金士頓的價格普遍上漲5% —10%左右,而反映到市場末端的價格則出現了最高達30%的漲幅。
隨著金士頓的領漲,愛國者等一批國內企業的存儲器產品也迅速跟進,短短幾天內這股漲價潮便從北京中關村向上海、廣州、長春、南京等全國主要電腦市場席卷。據長春的《新文化報》報道,“內存條的漲價速度是比較快的,現在是早上一個價格、晚上一個價格,市面上包括金士頓、勁鑫、金邦等品牌都在漲價,其中,金士頓售價100多元的內存條普遍漲了10元—20元。”
3月21日,當記者以經銷商的身份致電金士頓北京的一家分銷商時意外發現,短短一周多時間,金士頓的價格再度出現新的變化:2G內存價格從地震前的125 元,上漲至138元后,本周的價格已達到了150元。不過,金士頓的U盤、SD卡價格則出現了回落,基本保持著地震前的水平。
在京東商城,記者看到金士頓系列存儲產品并未出現斷貨的跡象,均可以進行正常購買。
對此,一位中關村從事多年引動存儲產品銷售的賈先生向《中國企業報》記者透露,“這輪漲價,商家炒作的痕跡太明顯了,就是一些代理商借著日本地震的機會多賺錢。商家能多賺錢,廠家也就樂得睜只眼閉只眼,肯定不會去干預。”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近年來市場對于U盤、SD卡的需求量相對平穩,金士頓商家短期內對于上述產品的價格炒作雖然可以多獲利,但這一行為難以持久。畢竟周邊國家市場并未出現大的漲價,這種單純的價格炒作缺乏支撐。
廠家縱容商家炒作
據悉,雖此次地震對日本半導體芯片等產業帶來的災難較大,不過日本的一些半導體芯片生產工廠在經歷了短暫的停產后已確定了復產時間。同時,日本本土市場并未出現上述產品調價動作,韓國、歐美等國市場也未出現內存條、U盤、SD卡等存儲產品集體漲價的情況。
在中關村科貿大廈銷售電腦配件的王先生則向《中國企業報》記者透露:“其實日本供應的零部件并沒有漲價,目前的市場情況都是我國電子市場自發的漲價炒作。我手頭的日立硬盤就沒有漲價。”
中國市場上由金士頓掀起的這股存儲產品的漲價到底是廠家統一行為,還是代理商的行為?帶著上述問題,《中國企業報》記者聯系了金士頓科技公司北京代表處,其媒體負責人尚馳表示:金士頓目前對于中國市場的漲價一事沒有正式說法,可以理解為一種市場行為。
同時,對于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金士頓產品有沒有出現漲價的情況,尚馳表示,“由于涉及到各國政策和情況不同,不了解其它國家的價格變動情況。”并建議記者去美國亞馬遜的官方網站上了解金士頓產品的價格,有比較強的參照性。
隨后,尚馳在對本報采訪回復中指出,“一方面是由于上游廠商貨源緊缺,導致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存儲產品的價格在前一段時間下降過快,現在會有正常的反彈過程;再加上逐漸釋放的購買力,致使目前市場上存儲產品的價格有所上漲。”
不過,記者在亞馬遜官網上看到,最近兩周以來,金士頓品牌的系列存儲產品的價格并未出現波動,仍有優惠促銷。一位長期在南京珠江路從事電腦配件批發業務的蔣先生則表示,“金士頓的代理商和經銷商都會備貨,就算日本地震有影響也不會這么快,上周開始的金士頓漲價,甚至部分經銷商的囤貨惜售,都是一種市場炒作。”
據悉,金士頓在中國主要采取代理分銷制,由恒盈電子、聯強國際、贊和電子、Avnetchina四家全國代理商,旗下還在眾多分銷商和零售價,金士頓北京代表處并不具體進行產品的零售,主要是品牌推廣、市場監管等工作。
江蘇益邦律師事務所王書赟則指出,“由于目前我國電子產品主要采取市場定價,政府對于這一產品的價格波動不會監管。像金士頓這種借助地震漲價的情況,在法律上并沒有明文禁止,主要靠企業自身的商業信譽和企業行為來自我調控。”
浙江萬里學院客座教授馮洪江指出,“從目前來看,金士頓漲價應該是中國代理商出于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目的的漲價。雖然企業、經銷商逐利是件無可厚非的事,但是市場的良性發展,需要道德的血液。成熟的企業應憑借自身的資本力量和庫存實力消化外界的風險,而不是通過漲價將風險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作為一家跨國企業,金士頓應該堅守其一貫的商業道德,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最終,賀丹并沒有購買金士頓的U盤,還是選擇了其它品牌。對此,她表示,“作為一家大牌跨國企業,金士頓縱容代理商炒作價格發‘地震財’,無端抬高價格,讓人生氣。”
推薦閱讀
近日一家叫做Imperium(IP)Holdings的公司對包括蘋果、京瓷、LG電子、RIM、索愛、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在內的幾家智能手機廠商提起訴訟,指控這7家廠商侵犯其5項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專利。 近日一家叫做Imperium(IP)Ho>>>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