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秋,問世僅八個月的iPod打著“最具突破性電子設備”的旗號匆匆上市,彼時的蘋果正值內憂外患,舉步維艱,似乎在一瞬間“失去了清晰的目標與身份定位”。2011年,蘋果占據“全球頭號音樂供應商”的寶座已達六年之久,有望一舉超越埃克森美孚成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然而,門庭若市的Apple Store中,只有iPod柜臺冷冷清清,乏人問津。當年的“救火隊員”是否即將退出歷史舞臺?跌宕起伏的十年心路又折射出怎樣的文化變遷?
一年半沒有更新iPod經典款
細心的粉絲或許已經注意到,自2009年9月起,蘋果再也沒有發布過iPod經典款的更新,它甚至沒有出現在2010蘋果開發者年度會議報告中!“iPod 時代基本已經結束。”世貿組織前高級經濟學家愛麗絲·安德斯博士(Dr. Alice Enders)斷言,“聚合型媒體設備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換言之,江河日下的iPod并非蘋果關心的重點,為它創下200億美元銷售紀錄的 iPhone、iPod Touch及iPad才是目前——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中流砥柱。
不過,若非當年iPod架橋鋪路,又怎會有今時iPhone系列的如日中天?對蘋果來說,2001年的大氣候看上去“很不妙”:新產品發布距離“9·11”事件只有數日之遙,G4 Cube折戟沙場,公司本身的吸引力也在日漸下降。彼時的喬布斯還沒來得及意識到下載對網民們究竟有多重要。第一代iMac甚至沒有配置可供刻錄光盤的槽驅動器!
然而,他卻推出了有史以來第一款成功打入市場的MP3播放器。“為什么選擇音樂?”喬布斯的答案很簡單:“我們都喜歡音樂,做自己喜歡的事總是不錯的。”在他看來,音樂能夠打動每個人的內心。“這個龐大、無邊界的目標市場依然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尚未有人提出真正適合數字化音樂的商業方案。”
問世之初的iPod可容納1000首歌曲,在一小時內完成充電,售價399美元。蘋果打出的廣告語是:“走到哪聽到哪。”消費者的反應卻是半信半疑:在當時的播放器市場上,iPod既不是歷史最悠久的,也不是最低價的,更不是容量最大的。更要命的是,它只能與Mac兼容,這與絕大多數用戶的選擇背道而馳。然而,它卻在短短五年內將蘋果推上了“全球頭號音樂供應商”的寶座。
“它是21世紀的第一個文化符號。” 蘇塞克斯大學的邁克爾·布爾博士(Dr. Michael Bull)這樣形容iPod的歷史地位。今時今日,我們的科學與設計觀、購物方式、媒體消費與互動方式無一不打上了蘋果的烙印。iPod Touch、iPhone與 iPad為我們開辟了一個異彩紛呈的科技世界。如果沒有iPod,這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樓閣。“它是第一款能夠正常運行的MP3 播放器。”布爾稱,若是使用之前的播放器,你得“求爺爺告奶奶”才能勉強擠出寥寥幾個音符。不僅如此,iPod使得“技術自由”成為可能,你可以如廣告語所說般“走到哪聽到哪”,也可以隨心所欲地調節音景。如果說大教堂乃是中世紀的文化符號,上世紀50年代被汽車取而代之,那么現代社會的文化符號便是 iPod——把整個世界放在口袋里。你可以從中窺見21世紀社會文化發展史上的關鍵一刻。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統計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處理器營收達到45.2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77%。 北京時間3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據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統計顯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機處理>>>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