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ware Advice的Christopher Baum觀察14個可能的收購目標,惠普舉起并購大旗,誰是下一個獵物?
我們并不完全認同文中所列舉的每一個并購標的,其中又以SAP為然。買下SAP并不是個好的策略。看看IBM,她可以教教惠普,為什么別做這種蠢事。
關于IBM買下SAP之后可以如何勇闖天下的案子,多年來華爾街分析師寫過的報告,早已不知幾何。我們在稍早前訪問過IBM執司軟件業務負責人 Steve Mills關于軟件事業群以及該事業群曾有過的若干敗筆。其中一個,就是他們嘗試進入企業應用領域。為此,IBM在1990年代投入大筆資金,在聚焦中間件軟件之前,試圖銷售自家企業軟件。所幸,在這段期間當中,IBM學到一些經驗,變聰明了,開始轉向投注更多心力在IT服務領域;該公司了解到,銷售IT 服務遠比去賣企業軟件更加賺錢。
以SAP來說,來自產品授權的收入,每賺入1美元就必須付出9美元在建置、系統整合、運營與管理等服務上。然而,對IBM來說,該公司取得大量SAP合約,所獲得的利潤卻是SAP的9倍。那么,為何還要買下SAP?通過服務,獲利比賣軟件還快。
回頭來看看惠普,如果最賺錢的業務都不在SAP,為什么要買下它?所有服務都需要建置并應用到軟件,SAP本身也試圖從中獲利。這一點,也正是 IBM何以在過去十年間,戮力擴大其IT服務業務,就是希望能夠借由提供服務獲取更利潤。附帶一提的是,在Christopher Baum的名單里,有幾家知名公司并不包含在內,像是Tibco Software,緊鄰于惠普總部所在,其軟件與服務利潤均高。
另那么,換個角度想。假設一個狀況,就是倘若甲骨文(Oracle)與惠普兩家公司合作,是否如虎添翼?或者,光是甲骨文與惠普并不夠,還要再加上Sun,這樣的組合才能與IBM匹敵,在主要的IT與服務領域競爭。
而這樣的并購模式或許并非絕不可行,畢竟惠普前任CEO Mark Hurd現在任職于甲骨文,或許因為這個緣故,雙方的整合將會更加容易。只是,在這之后,或許甲骨文創始人暨CEO Larry Ellison會把惠普個人電腦與打印機業務獨立出去,然后再買下Salesforce,把Marc Benioff請來當甲骨文下一任CEO。
惠普股票交易價為每股42.61美元,約較一年前的52.35美元減少了10美元。惠普的市值為905億美元。甲骨文的股價在過去六個月以來,呈現強勁增長的態勢。甲骨文目前市值為1,596億美元。
推薦閱讀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幾乎所有的內存條價格都在上漲,不管是洋品牌的還是中國品牌的,有的品牌漲幅已超過30%。在天河一家IT賣場,專門銷售電腦零配件的渠道商周通告訴本報記者,三星公司三代的2G內存條的價格每條漲了4>>>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惠普抗衡IBM:對甲骨文是收購還是合并?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