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微軟巨人的地位短時間難以撼動,中國信息產業應該做一根針,刺痛對方。”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采訪時,人大代表、“龍芯”之父胡偉武認為,從行業、從細分領域突破,是中國IT自主創新的出路。
3月7日,國誼賓館,湖南代表團駐地。坐在記者面前的全國人大代表、龍芯首席設計師胡偉武,一襲中山裝,腳穿老北京布鞋,神清氣爽。作為中國科技原始創新的排頭兵,胡偉武和他所帶領的“龍芯”承擔了太多的歷史責任,胡偉武很清楚,與英特爾、微軟這樣的IT巨頭直接抗衡,中國短時間內難以有所扭轉,但是“我們可以做一根針,去刺痛對方”,胡偉武認為, 中國的技術突破不在于跟著美國去模仿,而是選擇好行業,從服務客戶、從應用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術體系。“中國人很聰明,關鍵是要找對方向。”
“龍芯”之父 胡偉武
基礎平臺轉移迎來關鍵五年
盡管在“十二五”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首位,但是我國信息產業的利潤只有3%,甚至比傳統產業還要低。究其原因,還在于基礎平臺平為人所制。
“通用CPU和基礎軟件是信息產業的基礎,是武器裝備的核心。通用CPU和基礎軟件對于信息產業,就象鋼鐵和石油對于工業,具有基礎的支撐作用。沒有自主的通用CPU和基礎軟件產業就不可能建立自主的信息產業體系,這和沒有自主的鋼鐵和石油產業就不可能有自主的工業體系是一個道理。因此,通用CPU 和基礎軟件是關系到國家命運的戰略產業之一,其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技術創新能力,關系到國家安全,是國家的核心利益所在。”此次人大,胡偉武提交了《關于自主可控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建議》,他在文中這樣形容基礎平臺對信息產業的整體意義。
從“十五”計劃開始,國家863計劃和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等項目就著眼于重點支持自主國產軟硬件的研發工作,并從“十一五”開始設立“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產品”重大專項,支持自主可控軟硬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經過10年的積累,我國基本掌握了通用CPU和基礎軟件研制的核心技術,達到可以實用的程度,取得群體性發展。
胡偉武還向本報記者透露,到2011年年底,我國千萬億次的高性能計算機,將會全面使用國產芯片。
總結“十一五”胡偉武認為我國基礎核心平臺建設取得了兩項突破——一是技術“夠用”,二是進行產業嘗試,然而,這些都還只是停留在“突破”,“‘十二五’將是整個技術基礎平臺的轉移,即技術平臺要從國外平臺轉向自主平臺上來。”胡偉武認為,未來的五到十年,將是中國自主可控基礎平臺全面轉移的關鍵之年。
重新回到實踐
基礎平臺全面轉移的重要性毋庸質疑,那么,如何能夠實現基礎平臺的全面轉移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胡偉武先向記者說出了中國現有科研體系的一個誤區,那就是過于盲目跟隨國外。
胡偉武的胸前別著一枚毛主席像章,他本人對毛主席諸多提法也非常認同,其中一條就是“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的螺旋式上升理論”。“很可惜,中國在基礎平臺的研究卻總是半圈半圈地來,我們不是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再回到理論,而是在美國人從實踐到認識的基礎上,跟著他們從認識到認識,只要美國人新出了一個理論,我們就立馬著手研究,而不去看看這些理論是不是真的適合中國。”胡偉武說這話時很嚴肅,顯然這并不只是中國芯片的問題,而是產業的“通病”。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作為喬布斯的粉絲,你覺得自己了解偶像了嗎?蘋果這位謎一樣的創始人展現給大家的是王者風范,那是大眾的喬布斯。從早期的一些采訪或報道,我們了解到更個性化的喬布斯。在此特將相關要點收集起來,供大家深入了解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龍芯之父胡偉武:中國信息產業應做一根針刺痛微軟英特爾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