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自由撰稿人查爾斯·巴伯科克(Charles Babcock)以《為什么Sun公司會失敗》為題在《信息周刊》(InformationWeek)上撰文稱,正是由于當時Sun首席執行官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重硬件輕軟件,并且面對市場變化反應遲緩,從而導致Sun的失敗,使得Sun最終被甲骨文(Oracle)賤價收購。
全文概要如下:
當年,Sun首席執行官斯科特·麥克尼利認為,馳騁商界的最佳準備方式就是打冰球。團隊協作、個人承擔風險,再加上激烈的競爭,麥克尼利認為這些都是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所必備的要素。換句話說,他從來沒有將Sun帶往該去的地方:Sun應該成為一家軟件公司。
軟件看不見摸不著,作出的承諾還不一定夠能實現。二手車銷售員魚龍混雜,所賣車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但至少車子你看得見摸得著,比起賣軟件的,他們簡直是美德高尚的典范。Sun作為一家年輕、有創新精神的硬件公司,怎么可能會去玩軟件那種鬼把戲,怎么可能會減少實體資產轉型成一家軟件公司呢?總之,它沒有這樣做,這就是Sun衰落的原因。
為什么沒有呢?因為斯科特·麥克尼利。他認為最好的業務培訓就是打冰球。用無形的軟件來代替有形的商品,用抽象的思考來代替具體的刻度,這些東西冰球選手是做不到的,這種說法可能侮辱了很多冰球球員,但拿來指責Sun毫不為過。
重硬件輕軟件
軟件公司和硬件公司截然不同。Sun開發出了許多優秀的軟件,如NFS、Solaris和Java等等。它有一批朝氣蓬勃的軟件工程師,但 Sun的軟件人才一直受硬件團隊支配,為硬件團隊服務。
硬件制造商必須與對手進行激烈競爭,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生產出可靠的產品。當Sun的軟件文化開發出了Solaris和Java之后,它給了這家硬件公司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去開創軟件事業。如果Sun當時再成熟一點,更加明白這點,堅持軟硬件兩手抓的策略,那它今天仍會是科技界響當當的公司。可惜相反,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Sun的市值蒸發了80%,并在2009年4月被賤賣給了甲骨文公司。手握Java和 Solaris,Sun的硬件文化奪取了軟件文化的主動權,最終對Sun造成了損害。
今年2月24日,麥克尼利在加州圣塔克拉拉丘吉爾俱樂部舉行的論壇晚宴上承認了這一點,他談到Solaris時說:“我們犯的錯誤就是把它安裝在自己的硬件上。如果我們沒有這樣做,它可能會被廣泛采用。如果我們早些將它移植到英特爾平臺上,那Linux就根本沒有機會。”
要在合適的時機做到上述這點,Sun內部就需要一個可以獨立做出決定的軟件主管;對于能抵御住硬件文化、認為Solaris應該運行于英特爾平臺等多芯片構架才有機會的人來說,他們不會這么干。高管們明白,有這種思想意味著你是和麥克尼利對著干。
能做出這種決定的只有麥克尼利,但他接受的是長期的硬件文化熏陶,硬件文化意味著你要與對手展開激烈競爭,而軟件文化意味著你需要與競爭對手合作,提升Solaris在外界的知名度,應用于更多的平臺。如果軟件部門主管沒有實權,首席執行官對軟件公司的發展又缺乏遠見,結局顯而易見。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經過工程師的研究,發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微軟的Windows7操作系統的缺陷:其圖形底層存在一個死鎖,不僅傲游3,其他軟件偶爾也會出現系統無響應的情況.這個版本對目前線上的5000版本打了一個補丁,規避此Bug. 大家好, 今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探因Sun失敗:重硬件輕軟件市場動作遲緩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