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木公
寫完這個標題,想起一件事,十年前去天津出差參加一個生產定型鑒定會,乘坐的是全封閉的大轎子車,但是途中經常聞到難聞的惡臭,打眼一看,原來路邊有一條漆黑漆黑的“黑水河”。黑得讓我引起了“墨汁生產流水線設在馬路旁邊”的聯想。然后又想起了在電視上看到的種種不堪入目的污染環境的畫面。所以人們常說,現代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于是我們要摒棄粗放的發展方式,我們要發展高科技,不僅要提高生產力,還要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ICT就是典型的高科技,而且ICT是典型的“綠色科技”。國際電信聯盟預計,ICT能幫助全球減少排放15%~40%,日本利用ICT在過去的20年中碳排放減少6%。歐盟認為通過ICT技術可以幫助交通運輸提升效率17%。當我們為 ICT的巨大作用感到欣喜的時候,情況又發生了變化——“蘋果”作為眼下ICT里最光芒四射的品牌被蓋上了“有毒”的大印。這一事件不僅讓我們對“蘋果” 品牌“另眼相看”,更對整個ICT的前景產生了質疑。
有資料表明,一塊廢舊的手機電池可以污染60噸水。當前已進入電子產品淘汰高峰期,每年有大量電子垃圾產生,由于目前很多地方電子垃圾回收拆解市場還很不規范,但由于電子垃圾中含有貴金屬,因此,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小商販們把目光投向這一市場,他們用化學品來把這些貴金屬提煉出來,然后把剩下的酸、堿廢液隨處排放,沒用的垃圾,一燒了之,產生了大量的有毒氣體。不要以為只有“散兵游勇”如此,接下來我們看看“正規軍”。引領中國ICT發展的“珠三角”、“長三角”,現在已經成為重金屬污染的重災區,而其中的ICT產業作孽不小。由于大量生產印刷線路板的企業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給當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了嚴重污染,特別是重金屬污染。印刷線路板,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電氣連接的提供者,幾乎每個IT產品都不可或缺。然而,在其生產過程中所進行的電鍍和蝕刻等工序,卻會產生銅、鎳、鉻等重金屬排放。而很多企業不愿意花錢處理垃圾,因此將大量嚴重污染的泥、水排放進周邊的水道,有關調查顯示,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屬污染,且其中10%屬嚴重超標。另一份公報顯示,珠江、深圳河等河流攜帶入海的重金屬和類金屬砷超過1.2萬噸,何等觸目驚心,要知道,靠珠江吃水的人口超過4700萬人。
因此,我們在感謝“蘋果”把美好的體驗帶給消費者的同時,在我們心甘情愿地讓“蘋果”賺取了大把大把鈔票的同時,我們需要嚴正聲明,“蘋果”不能把“毒”留給生產線上的工人,留給工廠所在的空氣、土地和河流,因為要恢復工人的健康和恢復被污染的環境,代價遠比工廠和工人“制造”一部手機所獲得的微薄利潤要高得多。而類似的事情,并非“蘋果”一家,很多ICT領域的國際巨頭都把制造中心放在了中國。ICT本無罪,人禍大于天,如果我們任由一噸又一噸的水被污染,一平方米又一平方米的土地被污染,假以時日,留給我們的綠色空間將所剩無幾。未來,我們堅信ICT將在改變人類的經濟和生活方式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千萬不要讓“污染”成為ICT的原罪。
推薦閱讀
桑杰·賈星期一在舊金山舉行的摩根斯坦利技術、媒體和電信會議上稱,雖然硬件在平板電腦市場的等式中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消費者最終決定選擇他們最喜歡哪一種設備將主要取決于操作系統和可用的應用程序。因>>>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ICT本無罪 蘋果有毒人禍大于天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184899.html